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三国演义上的哭圣刘备:哭其实是在收买人心

本文发表于2021-11-21 18:43:48 最后修改于2021-11-21 18:43:48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在历史中,有孟姜女哭长城,近来重温《三国》,更是被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的刘备对于哭在关键时刻的情绪表达的娴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哭出来真是一个艺术的课题。

三国演义上的哭圣刘备:哭其实是在收买人心

  其实哭的情绪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即彰显了个性,也是一种需要时间锻炼的能力。如同游泳和驾驶一样,如能不断锻炼,甚至是请个教练,那么相应的情绪水平就会更加游刃有余,甚至到达娴熟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的地步。其中的刘备具备了极高的哭的控制与表达技巧。

  先看刘备哭的基因形成:刘备,虽是汉朝皇族后裔,但数代以后,家庭已非常穷苦,父早丧,母子相依为命,靠织席子、卖草为生。他先是联络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之后,曾想靠军功升迁,却因没有人情,只做了安喜县尉、平原县令之类的小官。后来,他跟随公孙瓒,助陶谦,投曹操、袁绍、刘表,总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郁郁不得志。客观上这样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环境造就了刘备爱哭的个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哭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升华,再加上后来诸葛亮发现了刘老板哭的能力,还几次三番的教导他在鲁肃要荆州的时候大哭,在孙老太面前大哭,均取得不错的效果,到最后,拉着诸葛亮的手流泪不止的交代后事让诸葛亮为之死后抛头颅洒热血。这个和后主刘禅的“其间乐,不思蜀”形成了何其鲜明的对比,其实这和刘禅在哭上基本上没有锻炼的土壤有着莫大的关系,甚至在有人教导刘禅回应司昭“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话语的同时表达点哭的能力,他小子 话是出口了,可是确实欲哭无泪,只得紧闭其目。完全谈不上惟妙惟肖,简直是照画虎。

  下面,我们历数《三国》中从小就锻炼出哭的能力的刘备哭的历程,场景和哭的巨大作用。

  第一次,在桃园结义之时,看到关羽,张飞两位猛将,感念自己的境遇和家族基因,感叹自己的心胸和志向而哭,由此他得了两员愿意替其出生入死的兄弟。

  第二次,在公孙瓒处初见赵云,分别时执手垂泪,不忍相离,给子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让赵云觉得刘备不但爱惜自己,更是看中自己。

  第三次,为帮助陶谦抵御曹操退兵后,赵云辞行,刘备再次执手挥泪而别。后来,公孙瓒被袁绍打败,自缢身亡。赵云几经碾转,投靠了刘备。刘备对众人说:“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赵云表白心意说

  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 ----罗贯中

:“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也。”

  第四次,在张飞失徐州之时,其道出了“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感慨,得到了兄弟的誓死相随;

  第五次,在荆州兵少将寡,“携民渡江”时,刘备当着十余万百姓的面“大恸”,并做出投江自杀的样子,使“闻者莫不痛哭”。看到还有很多百姓没有上船,刘备又“望南而哭”。

  第六次,路过刘表墓前,刘备又通过“哭告”刘表英灵来保佑百姓,使“军民无不下泪”。

  第七次,长坂坡之战,赵子龙单枪匹马将幼主阿斗救出,刘备从赵云手中接过阿斗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掷之于地,哭着骂:"差点折杀我一员虎将"。赵云连忙抱起被刘备抛掷于地的阿斗,一边跪到地下:赵云就是肝脑涂地也不能报主公的知遇之恩啊!后来,赵云成为刘备的几与关张并列的心腹爱将。

  第八次哭,经过激战,百姓们被冲杀的不知下落,刘备 “大哭”。尽管惨败,刘备却换来了爱民如子的美名和仁慈之主的口碑。

  第九次,徐庶母亲书信。徐庶几次用计打败曹兵。曹操把徐庶的母亲骗到曹营,以假书信诱骗徐庶离开刘备,刘备闻言便大哭曰:“子母乃天性之亲,元直(徐庶字)无以备为念。待与老夫人相见之后,或者再得奉教。”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

  第十次,第二天送徐庶,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告别时刘备执徐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刘备这一适时的哭,使徐庶良心触痛,于是当面向刘备表态,即使去了曹营,亦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并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后来火烧赤壁,徐庶只是借口离开,落下了“徐庶进曹营─一一言不发”的千秋佳话。

  第十一次,三顾茅庐,在刘备的爱才、惜才的真情感动下,诸葛亮隆中对策,提出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构想。但当刘备要求他出山相助时,他还是“不能奉命”,没有答应出山。刘备即双膝盖跪地泣告:“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袖袍,衣襟尽湿,孔明感动致极,终于“愿效犬马之劳”。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