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植争储败于曹丕看官场潜规则
曹丕剧照
易中天“品三国”品出了历史故事的更多趣味,品出了发人深省的历史智慧。其实,易中天“品三国”之所以能引起巨大的反响,除了易中天的知识、口才、风趣和睿智外,还在于三国时期那段争斗激烈、人才辈出,智慧智谋都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的特别历史,三国历史和三国的故事,至今仍给人予深刻的启示。
在三国的人物中,曹氏父子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的诗,颇受关注,曹丕的《典论论文》名闻遐迩,曹植的文采,他的《洛神赋》和“七步诗”,鲜有可比者,而且,还在于曹氏父子在魏晋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历史经历,包括曹家内部的复杂关系,特别是曹氏兄弟在争夺太子问题上的明争暗斗,多方位的较量。
在东汉末年,宦官干政,外戚专权,天下大乱。曹操乘时机而发迹,他利用打败起义军的机会,积累家底,逐步做大,先是依托袁绍打董卓,接着,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强敌袁绍对抗,官渡之战,打败袁军,之后,扫平乌桓,镇压燕地,平定中原,成为统一北方的军事霸主,虽后来暂时败于赤壁,但在三国鼎立中,他依然是很有实力的一方。到了晚年,染病的魏王曹操,不得不考虑曹氏政权的接班人问题。作为权倾朝野的魏王,他虽不是皇帝,却是掌握着比皇帝还大的实权,他怕被骂篡权,他怕称帝后群王并起,没有称帝,但他或许预想到,他的下一代是会称帝的。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周文王坐拥天下三分有二,但仍臣服于商朝,到其子周武王方灭商立周朝,曹操自比周文王,那么,他一定得选一位继承者来当“周武王”,对曹氏家族,对曹魏政权,这可是极为关键的大事。所以,在继承人选择的问题上,曹操这位果断的政治家,也犹豫了很长时间。他得在他的儿子中,精心选择一位最称职的来继承他的宏大事业。曹操早年娶一妻两妾,妻丁夫人无子,妾刘氏生曹昂,卞氏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昂早逝,卞氏继夫人位,据记载,曹操“使丁夫人母养昂,昂死于穰,丁夫人哭泣无节,操怒而出之,以卞氏为继室”。卞氏成正室,如此一来,卞氏所生的四个儿子,
真乃檄文如箭......此箭一发,引得多少壮士尸陈沙场,魂归西天。我曹操不受此箭,壮士安能招魂入土
自然成了继曹操之位的候选人。在此四子中,曹熊年幼,尚无能力继位;曹彰“好为将”,不兴趣太子之位,剩下的只有曹丕和曹植两人进入继位的角逐之中。建安二十一年(公元115年),曹操晋爵为魏王,曹丕和曹植争夺太子之位的竞争,进入了决定性阶段。对这两个儿子,曹操也拿不定主意让谁来接班,他在犹豫,在比较,在考察中,这就使得继位之争更为激烈。
曹氏一门,不乏大才,曹操的这两个儿子,可都是非同寻常的人物,两个人都很聪明,很有文采,也很有想法,而且两个人都有朝中很有地位的大臣的拥戴和支持,可谓是势均力敌。当然,两人也各有不同的优势。
曹植机警聪敏,才华横溢,据说,他年少时很像小时候的曹操,长大后,文艺才能十分突出,多才多艺,才藻敏瞻,他反应特别机敏,文章写得极快,又写得极好,他非凡的文才,在当时,几乎是无能可比,所以,曹植颇得曹操的喜爱,很早,曹操就有立他为储的想法。
曹植的杰出的才华,以及他的十分出色的文章,使他还得到了朝中的大才子们的青睐,丞相主薄杨修,是当时很有名的聪明才子,他和曹植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切磋文章,他一心想辅助曹植等太子之位,为曹植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还有另一位大才子丁仪,也是颇有名气的,原来,曹操曾经想把一个女儿嫁给他,但曹丕嫌丁仪一只眼睛不好,极力反对,曹操只好作罢。丁仪因此怨恨曹丕,他与其弟丁廙,利用各种机会,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曹植的才华,努力劝曹操立曹植为嗣。
曹植在多次的文章“比赛”中,写得比曹丕快,比曹丕好,很受大臣们的称赞和曹操的喜爱,在这些方面,曹植占有巨大的优势。
可是,曹丕也拥有曹植所没有的一些优势。
曹昂死后,曹丕成了长子,这是他最大的优势,在传统封建社会,自古以来,长子继承权是被宗法制度所认可和倡导的,长子继位,理所当然。在立储的问题上,曹操也曾秘密征求大臣的意见。尚书崔琰认为:“《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五官将”即曹丕,当时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尚书仆射毛玠认为:“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东曹掾邢颙说:“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察之。”朝中大臣们的意见对曹丕十分有利,也对曹操的决策倾向很有影响。
后来,曹操特别召来太中大夫贾诩,他屏退左右,很严肃地问贾诩,该立谁为太子?颇有谋略的贾大夫对曹操的问话默然不答,曹操很急,又问:“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贾诩这会回答了,他说:“属有所思,故不对耳。”曹操急忙又问:“何思?”贾诩狡诘地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曹操一听,哈哈大笑,作为深谙时势的杰出政治家,曹操对贾诩在他立储问题上的主张了然于胸。
贾诩实际上是在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来说服曹操立长继位。
当年,袁本初,即袁绍,承继着“四世三公”的家业,辉煌一时,袁绍有三子;袁谭、袁熙、袁尚。袁绍偏爱小儿子袁尚。袁绍死时,未立嗣,逢纪、审配与袁谭不和,伪造遗命立袁尚为主,结果造成袁氏兄弟分裂,袁谭、袁尚互相攻杀,其内耗最终彻底削弱了袁氏的实力,宏大家族最终败亡,为曹操所灭。刘景升,即刘表。刘表有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刘表先是偏爱刘琦,后来又不喜欢他,死前立刘琮为嗣,刘琦十分失落,曹操南征,刘琮投降,而刘琦投靠刘备,兄弟俩分道扬镳,刘表的荆州事业,也彻底毁了。贾诩深思着“袁本初、刘景升父子”,这非常明显地在提醒曹操,袁绍、刘表在立储问题上的前车之鉴,是深刻的教训,及时立嗣,极为重要;嫡长继位,极为关键,只有这样,方能避免往后的祸害和衰败,对此,谋略家曹孟德,当然是心中有数的。
曹植虽然在机敏和才华方面,频频胜出曹丕,但关键事件的较量上,曹植却常常落败,曹丕除了有以上所说的居长之位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优势,一个是他的心机比曹植多,热衷于写优秀文章的曹子键,才华横溢,但太多的艺术性的天真,在韬略和计谋上,不是曹丕的对手;与此相关,曹植身边的人,虽然是当时的一流的才子,极为聪明,但都有太多的文人气质,太自负,太自信,太轻敌,切磋文章是行家里手,而参谋用略却是隔靴搔痒,抓不到关键之处。
比如,有一次,曹操领兵要出征,出发前文臣武将和曹丕、曹植兄弟们都到路旁去恭送。曹植送别的场面上,出口成章,文辞华丽,为其父歌功颂德,其表现十分精彩,在场的大臣们听了无不佩服曹植的出色才华,曹操听了,十分很高兴,为曹植大有出息感到很自豪。曹丕同处与一个场所,看此情景,感到很失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