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上真实的刘表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这是资深评委曹操给的低分。当年曹操自己还是“青歌赛”选手时,他的评委许劭却慷慨地给了高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无与伦比的资格使他给的分数成为定论,从而连累了刘景升(刘表),人们常误以为刘表也是豚犬。殊不知刘表的儿子容易忽悠,刘表本人可未必!
曹公雄才大略,世所公认,破黄巾,伐陶谦,降张绣,平袁术,擒吕布,灭袁绍,征乌桓,败马超,服张鲁,可谓纵横天下所向无敌,可是他记得吗?只要刘表活着一天,荆州他能越过雷池一步么?袁术,东吴孙氏,刘备,都曾经对这块土地垂涎三尺,谁能撼动得了?曹操怎么将荆州弄到手的?是他靠智勇征伐而来?那是刘表死后急于寻找新主子的荆州文武投降派拱手让出的!与蜀主刘璋手下的张松法正孟达急于背叛旧主另谋高就不同,刘表死后虽有那么多投降派,但在他活着时,却没见有谁萌生异志的记录,可见刘表的份量。评分虽然反映了曹公的豪迈,但是多少有点得了便宜卖乖之嫌。刘表若不死,那鼎立的三足中,曹孙之外,另一足是不是刘备只怕还得看看。一只肥牛,成群的虎狼没把它吞下,不是虎狼已经吃饱,而是这肥牛的双角足够犀利!
刘表作为中央空降到地方的光杆司令,靠着与军头联姻以及与地方名士结盟,迅速掌控了局面,无疑是正确的权宜举措,虽然也留下了后遗症,比如继承人问题,以及高级官员长期在和平环境中养尊处优不思进取只想保住既得利益的怠惰问题。这两个后遗症,实际上是一直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普遍问题。
刘表一死,文武官员全都主张投降,刘表之子刘琮虽也对投降曹操提出质疑,但在一片失败主义的喧嚣声中,没有任何从政带兵经验的十几岁的小孩根本就无可奈何,恐怕不便一口咬定刘琮有多懦弱。荆州从来就不乏高才文人,刘表自己就是八俊之一,自会有人对刘琮将投降曹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说得天花乱坠紫气东来比替天行道更美好!其实不只刘琮,东吴那位“年少万兜鍪”的孙权,大兵压境时也是惊恐犹豫的,只因鲁肃周瑜既对形势分析透彻,又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务实方案,好容易才坚定了抗战信心。
至于后来显出很大潜力的一些人才没有得到刘表使用,那是因为荆州没有那么多官位可安排,因战乱大量聚集而来的人才甄别起来也需要时日,人才之锥不置囊中则不能脱颖而出,荆州的囊小了些,如果都安排了,那么荆州政府机构势必变得臃肿庞大人浮于事,只会增加百姓负担。另外,已经占据高位的地方豪强和实力军头如蒯越蒯良蔡瑁张允等人也不愿意与人分享既得权力。诸葛亮,庞统,徐庶等青年才俊没有投奔平台更大的曹操,孙权,宁可在三四流公司施展才华,也是考虑到论资排辈的官僚制度平台不为后来者所设,有幸得到使用的年轻人,要么是有背景的太子党,比如杨修,司马懿,以及后来的诸葛恪,钟会;要么就是找准了集团刚创业时期,比如郭嘉,周瑜。所以,心知肚明的刘表也同样无可奈何,“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急不得只能相机而行。使用刘备可能是掺沙子打破权力坚冰的一个尝试,可是刘备的野心很快就被刘表看出,大家都是光棍,谁也瞒不了谁。哥们不是传说,哥们成为传说,那是江山坐稳垄断了写史权后的事!组织路线永远是服从于政治路线的,比如刘备入蜀后,功勋卓著的赵云得到的封赏远不如蜀中的投降官僚。之前的曹操占领袁绍地盘后,也大体与刘备的做法类似,赏罚和用人的标准是随时可以根据形势调整的。
继承人问题困扰,主要高级干部骄奢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淫逸,加上刘表的健康恶化原因,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稳妥政策不失为明智之举。无意急急地将地区级公司升格为全国性公司,一是这件事做起来比说起来难得多,二是即使做成了他的儿子也没有能力经营,只会为他人做嫁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衣裳,三是当时的汉王朝也是他祖宗的基业,抢同宗的江山名不正言不顺。年龄和健康原因,常被忽视,袁绍官渡之败,曹操赤壁之败,刘备夷陵之败,都没有在他们余生翻回本来;周文王将问鼎大计留给周武王,曹操留给曹丕,司马昭留给司马炎去办,都有一个前提:假如儿孙有能力的话。而自己,已经没有精力了。清末的曾国藩,李鸿章都与刘表一样,审时度势放弃了逐鹿问鼎。这就好比今天的企业家,不必要求都成为宇宙集团,全球公司,根据自身条件,占有市场的10%或20%已经就很不错了。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