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刘璋与刘备有什么不同?

本文发表于2021-12-07 04:43:34 最后修改于2021-12-07 04:43:34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刘璋刘备这对兄弟之间的故事起始于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九回【许褚裸衣斗超,曹操抹书见韩遂】的收尾部分刘璋出场。刘璋,字季玉,刘焉之子,承袭焉官至益州牧,与刘备同宗。当时的形势是:张鲁曾因不承顺刘璋而被后者杀掉母亲及弟弟,因此与刘璋结下仇怨。而此时张鲁发难欲取西川,刘璋孤立无援,于是派张松去魏国处欲借曹操之力来抗击张鲁。张松因曹操怠慢之而反奔刘备,刘备欣然答应,带兵入蜀。

刘璋与刘备有什么不同?

  刘璋无论在小说还是在历史上,都不是一个果断贤明的治理者。《三国演义》里张鲁称季玉“愚意益州刘璋昏弱”(五十九回),张松对刘备说“刘季玉虽有益州之地,秉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第六十回);法正“吾料刘璋无能”,“刘季玉不能用贤”(第六十回);而三国志里对刘璋的描述是:“……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蜀书一·刘二牧传第一);裴松之注曰“璋性宽柔,无

  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威略,……政令多阙,益州颇怨。”(《英雄记》)。由以上记述可见,刘璋是公认的好脾气,而这好脾气是出自于他的优柔寡断,并无将才治国之能。像刘备这样,虽对人仁义宽厚,但遇事决策在谋士的协助下都非常果断明智,刘备也以仁义宽厚作为自己的一张王牌;而刘璋的宽厚因为他的无能,他所颁布的条令大都有很多破绽,他甚至连管辖地区内的暴动都无法镇压禁止,致使民怨谋叛,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刘璋若是个普通人,他的性格并无大碍,仅仅是一个众人公认的老好人。而一旦当他站在了统治者的地位上,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有一些为他死心塌地的文官武将,这其中却没有真正有才华的人,并且有才华的谋士和将军必定不甘居于其下,所以张松法正等人才会思投刘备。刘璋因自己的性格,注定会面对外界的虎视眈眈以及内部的动荡骚乱,却难以用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去保全自己和属地西川。

  初读刘备入蜀这一事件,我是非常不理解刘璋最初的行为的。他最初对刘备的依赖竟纯粹到毫无怀疑之心,简直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身为西川的统治者,再怎么无能,再怎么优柔寡断,也该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也是有一定的统治者的基本素质,他也应该明白像刘备这样的枭雄带兵进驻自己属地,就算他是自己的同宗兄弟,无论其是否有逆反之心,都应当适当地对其加以防备。然而刘璋不。他从一开始就百分之百地以真心相待刘备,乃至完全不听从他人进谏之言,连死谏也毫不在意,简直像是猪油蒙了心一般。而刘备在见过刘璋之后也感叹“季玉真诚实人也。”而不忍对刘璋下手。若是尽量靠近刘璋行为的角度,细细分析,他的行为也有一些道理可言。他所处的环境是南有孙权,北有曹操张鲁,西有刘备,群雄皆为西川这一富庶之地垂涎三尺,统治者又是这样一个无能之人,更是让人抓耳挠腮,蠢蠢欲动。在此孤立无援之时,刘璋必定想要一个盟友,最好是一个靠山。而刘备一方面是自己的同宗兄弟,一方面是众人皆称的明君,是最佳的选择。刘璋很奇怪地,不合常理地过于单纯,他真的以为刘玄德是仁义至上的统治者,他将会像自己一样,兄弟间坦然相对。在面对左右下属的劝谏时,他也拒绝接纳,并反复强调刘备是自己的兄弟,不可能会对自己图谋不轨,“吾兄刘玄德非比他人”,“汝等无间吾兄弟之情”(六十一回)。刘季玉这种一片赤诚的态度倒也感化了刘备,在酒宴上刘备便不顾一切阻止了庞统魏延等人策划的“鸿门宴”。然而即使如此,刘璋不计后果对兄长的依赖和情感也是不可理喻,耐人寻味的。他也有些微的可能是明白与刘备势力上的差距,希望能够以这样对哥哥的毫无私心与一片忠诚,借此来感化刘备,使之不忍有侵犯之心。但我颇怀疑这点,刘璋似乎并无这样的远见。他一直到刘备发难前夕才在下属的提醒下恍然大悟应该提防。然而已经晚了。西川势力是绝对敌不过刘备一方势力的,因此刘备征讨过程中虽有波折,相较之下也算是势如破竹,一帆风顺了。在三国志中记载尤其如此,“……所在皆克。”最后大势已去,在成都军民皆欲死战之时,刘璋顾念黎民百姓,或是懦弱使然,开城门出降。想来刘璋一定被迫终于认清了一些事实,然而认清了又如何呢?代价过于惨重,失去的太多,顿悟的太晚,已经没有用了。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