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是三方博弈的必然结果
赤壁之战后,刘备凭借西川刘璋邀请自己出兵相助的机会,采取“柔中带刚,绵里藏针”的手段,轻松地夺取了益州之地。在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迫于曹军的军事压力,还不敢公然与刘备决裂,就派人去讨还南郡,南郡是荆南四郡与巴蜀诸郡相互联系的唯一通道,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刘备那肯归还,双方关系陡然紧张起来。刘备军主力一度进至公安,孙权也亲往荆州督阵,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曹操见南方两强产生了裂隙,决定暂时不加干涉,并乘机进攻汉中的张鲁势力。建安二十年(215年),曹军平定了汉中全境,对益州形成巨大威胁。刘备惧怕曹操势力进入益州,遂与孙权进行和谈,约定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孙权,南郡、零凌、武陵三郡归刘备。孙、刘联盟再次形成,作为回报,孙权亲自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策应刘备,以减轻蜀中压力,同时为自己争取日后进军中原的基地。然而,孙权的“合肥攻略”进行得非常不顺利,东吴十万大军在张辽的区区七千合肥守军面前显得缺乏勇气,在围攻了十几天无果后,只得撤兵,并遭到张辽率众追击,连吴主孙权都险些被俘。
西川方面,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率领蜀军主力,攻取汉中,阵毙曹军名将夏侯渊,并通过“持壁坚守”的策略,终于逼退了远道而来的曹操,完全控制了汉中地区和上庸、房陵郡,基本上奠定了蜀国“三分天下而居其一”的版图。“汉中攻略”的得手,不仅使整个益州得到了北部屏障,而且刘备集团还控制了汉水的上游,为下一步自西、南两个方向夹击曹操控制的北部荆州地区(襄阳、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刘备能够再进一步,占领荆州北部,则可使其新开辟的西川-汉中与原有的荆州地区连成一片,进可向北进攻魏国的中原地区,或与由汉中北上的部队夹击魏国的关中,向东则可借长江水势直插东吴腹心,威胁建业;退可保护四川的东大门,割据一方、鼎足天下。如此一来,刘备军的攻守线路非常之多,倘若运用得当,曹、孙两家都将很难招架。因此,客观地说,当时刘备集团的战略形势是相当主动的、大有可为。
然而,随着曹、刘、孙三家实力的此消彼长,他们的军事、外交策略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孙权方面,在赤壁之后,吴军又夺取了江陵,基本
四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月,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
上控制了长江的整个中、下游地区,取得了比较有利的地理态势。然而,随后发动的多次针对曹操集团淮河一带的进攻均收效甚微,而且损失很大。特别是,“逍遥津一战”让东吴上下深深地体会到:江东水师可谓是天下无敌,而步骑的作战能力却与中原精锐相差甚远,以东吴的能力独霸一方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想问鼎中原,其步骑的战斗力是远远不够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记载,鲁肃死后,吕蒙接任大都督一职,孙权问其图天下之策,吕蒙回答道:“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意思就是说,徐州之地便于骑兵驰骋纵横,即使侥幸攻克,曹操也必定来争,以我方步骑实力,即使部署重兵,也很难抗衡;荆州之地则不然,若袭取荆州,东吴就可以地跨荆、扬两州,独得长江之利,实现当年鲁肃提出的“进而兼并天下,退则固守南中”战略目标。孙权反复权衡了曹操与刘备两大集团的综合实力,同时考虑到关羽掌管荆州后的强硬态势,也就接受了吕蒙的这番说词,使得孙、刘二家的关系产生了质的变化,孙权集团的扩张重点也由淮南转变成为荆襄。曹操方面,从汉中主动撤退后,曹操留下部分主力防守关中和陇右地区,防止刘备趁势进攻,自率大军返回中原。由于连年征战,曹操集团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在曹、孙、刘三家争霸中,虽占据优势,但若想彻底铲除孙、刘势力,曹操的力量还是有些不足的。因此,曹操制订了“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的策略,以“祁山-襄樊-徐州”作为其在“关中-华中-华东”的防御重点,遏制孙、刘两大集团向北扩展,凭借中原人口稠密、生产力发达的优势,利用时间这一重要战略因素,积极发展壮大自己,以待时局变化,再全线转守为攻、一统天下。刘备方面,刘备非常重视自己手中的半个荆州,将其视为自身发展壮大的根基,以及北上图取中原的重要进兵选择。在刘备初入西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罗贯中
川之时,派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马良等重要将领统重兵防守荆州,自己则带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人率兵进入益州。后来,由于战局严峻,刘备不得不从荆州抽调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带兵入川增援,仅留下关羽、马良、糜竺、傅士仁、关平等人驻守荆州,面对着虎视眈眈的曹、孙两大集团,荆州防务略显薄弱,这也为日后的“荆州之难”埋下了祸根。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