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品三国,论企业管理之道

本文发表于2021-12-03 06:32:10 最后修改于2021-12-03 06:32:10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一:品三国之建制论

品三国,论企业管理之道

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都喜欢品三国。不同品味的人在品三国时往往品出不同的品味。有人品三国是喜欢三国里面的权谋,有人品三国是喜欢里面的打斗,还有人品三国是喜欢里面的人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个人不才,然则特别喜欢三国国运兴衰里面所诠释出来的集团建制之理。

魏、蜀、吴三国,实乃一国,充其量不过是一国之中三股相互敌对的军事集团。这其中魏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得了天时;吴主孙权承父兄之业,久居江东,拥有地利。惟刘备白手起家,因善于用人,终获得人和,成就了一方霸业。有人做了一个这样的比喻。说三国好比今天的三家企业集团。曹氏集团属于国有企业,有政府背景,有资金支撑,可以垄断经营,获取垄断利润;吴氏集团是家族企业,有自己延续的品牌与相对稳定的营销渠道;刘氏集团属于有限责任公司,创业之初,靠得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建制才稳定西川,徐徐发展的。因此,谈论三国与企业建制,不能不多谈论刘氏集团。

刘备何许人也?织席贩履之人,也就是小商贩,而且属无照经营的那种。此公凭什么发展成为一家上市集团公司(称帝为上市)的董事局主席呢?我品三国品来品去,我发现刘备一开始就搞了一个我们国人今天才整明白的企业建制-股份有限公司。刘备与关张桃园结义,就立下了“匡复汉室”的宏远,也就是说一出山就抢注了一家企业字号。兄弟结义,刘备当老大,关公次之,张飞再次之,定下了股份比例。其实你们不知道,刘氏集团定下了极具竞争力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但他们出资的比例与股份比例并不一致。据三国记载,刘备是企业的发起人,张飞是企业的出资人,关羽是企业的加盟者,凭的是个人资源(人品与功夫)。这三人,创业以来,一直不顺。虽然偶尔也有点积蓄,但很快遇上点金融危机就赔得精光。甚至有段时间公司被迫暂时歇业,连股东关羽也一度去曹氏集团打工,股东张飞一度自己去山寨做了小本生意,董事长刘备没有基业,只好去袁绍处搞搞策划(刘备策划能力很差,把老袁的两位大将颜良与文丑给断送了,倒为关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羽赢得的好的职业名气)。但是,刘备为什么能很快就重新开业了?因为关羽张飞是股东,他们有一起创业的动力,所以关羽千里走单骑,拒绝了曹氏的高薪,也要回刘氏集团。因为刘氏集团的股份体制好,所以后来业务精英赵云、黄忠、超等人才不断加盟,更有职业经理诸葛孔明出任总裁(后来也成了股东兼CEO),以至刘氏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终于成功上市,成为前三甲的集团公司。

二:品三国之人才论

谈到人才,三国中首推孔明。孔明又名诸葛亮,其先见谋略无人能比。然而,就是这样的高人,如果没有刘备的赏识(三顾茅庐),恐怕也只能是“躬耕于南阳”。诸葛先生未出山,就定下了三分天下之战略,即“北拒曹操,东联孙吴”。出山以来,更是屡出奇招,如: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但是,如果你真用完人的标准来衡量孔明先生,其实不用考究史实,仅就力求完美化诸葛亮之《三国演义》中也可以找到其瑕疵。

瑕疵一:诸葛先生在识人用人方面有明显的失误。如,使用关羽镇守荆州;使用马谡扼守街亭等。前者,诸葛先生在任命之初,曾问关羽:如北方曹操来袭,君何以御之?关公回答说:以力拒之!诸葛先生又问:倘东吴来犯,君何以拒之?关公回答也是力拒之。孔明听完就叹道:如此,荆州危矣!然而,在关羽的一番忠勇的表白下,孔明仍然将此重任交予关羽,导致后来“大意失荆州”,实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诸葛对关羽的了解,应该知道关羽是一个营销业务高手,但绝不是一个外交家,更不是一个好的部门经理。孔明在此关口,为了怕刘氏集团主要股东有意见,重用关羽而没有取用业务同样精通又有管理才能的子,可见孔明先生确有不是之处!又如重用马谡,竟然忘了先主临终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因为马谡与其交往甚密,也曾为诸葛先生搞过一点创意(如平定西南蛮夷时倡言攻心为上),所以孔明就敢大胆大用马谡,导致“失街亭”,并因此失去了历史上最好的一次北伐时机,也把实际有些无辜的马谡的命也送掉了。可见,忠诚如孔明者,有时也有些思想杂念!

瑕疵二:诸葛先生在选拔人才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古人云: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为什们会这样?这与诸葛先生完美主义用人观有关。诸葛先生用人的标准是“智、信、仁、勇、严”,主要受到其身边一批人才的影响。比如:赵子龙、关羽、黄忠等。再加上自己绝顶的智慧,因此一般的谋士根本没有表现的机会也就谈不上成长了,以至孔明之后,除了从敌国俘虏来个姜维,几乎就没有的人才。本来魏延应该算得上业务精英,但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孔明,就是对他有看法。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纯属扯淡!最大的可能就是,魏延的确是文武兼备的业务高手,但对上级比较喜欢提点不同的意见(比如北伐是曾与诸葛亮有不同的看法,后来北伐不顺时老唠叨孔明没有采纳他的主意等)。及至孔明死后,魏延竟然真的反了。后人有人点评道:魏延乃诸葛亮逼反的!是三国里面最大的悲剧人物之一!

但是,纵有诸般瑕疵,仍是瑕不掩瑜。诸葛先生对刘氏集团的贡献无人能及!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刘氏集团就不可能上市称帝!因此,我们批评诸葛先生的失误,更是为了显明用人所长之用人观之重要性!

记得诸葛先生刚被董事长刘备任命为CEO时,大股东关

  君疑臣则臣必死 ----姜维

羽就有异议。说:我们(包括老板刘备)都出去厮杀,你倒坐在家里!说实话,关羽作为股东的确有这个发言权,但他要求孔明与他一样去厮杀,简直就是胡闹了!所以,今天你如果有一个的策划人员,未必是一个好的业务人员;你有一个好的业务人才,未必是很好的管理人员!知人善任,量才施用!此乃企业用人之道


三:品三国之团队论

当今社会是经阀(非军阀)混战的世道。国与国、财团与财团、企业与企业,甚至民与民之间的竞争归根结蒂是经济利益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力拔头筹,就必须拥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团队。就三国而论,论单兵作战能力,吕布第一恐无需争论。然而,白门楼吕布悲惨结局,不能不令许多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者为之慨叹!

吕布之败,败在其没有一个团队。这一点,其实在三英战吕布时吕布就应该吸取教训。当年袁绍与曹操等联合企业讨伐董卓集团,遇到业务顶级高手吕布,一筹莫展。刘备手下业务精英张飞与吕布过招,不能取胜;又一业务高手关羽投入战斗,仍不能取胜;最后业务能力一般的刘备(此时刘关张集体在联合公司打工)也亲自出马。一番鏖战,吕布终于招架不住,败下阵来。这就初显团队(刘关张)的力量!及至后来,吕布在陈宫的辅佐下,有了一点基业,但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连陈宫其实吕布也不能做到才尽其用。自以为有辆宝马(后来资不抵债被关羽所用),个人业务能力超强,就可以成就一家企业集团,事实证明:非团队不足以成事!

再说曾经是哥们的袁绍与曹操,终因利益之争而反目。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其实也是团队取胜。有人可能不同意我的看法,说袁绍当时的兵力数倍于曹操,应该说袁绍的团队力量更强才对。但是,我要说的是,袁绍手下不是我所谓的团队,而是一个团伙。团队与团伙的区别在于,前者有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彼此在团队领袖的带领下能够和睦共处,各尽其职又相互促进;后者没有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对领袖也是阳奉阴违,各自为政又相互诋毁。袁绍手下最有才气的策划高手如田丰与诅受就搞不到一起去,结果田丰在诅受的挑拨下下了监狱。袁绍手下业务高手张鸽因为受到挑拨被迫跳槽投了曹操。更有甚者,就是其市场部荀筱竟出卖商业秘密,投了曹操不说还带人把袁绍的粮草给烧了个精光。反之,曹操这边,谋士武将,同仇敌忾,所以,以曹操之团队击溃袁绍之团伙,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外,团队与团伙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企业集团遇到另一个企业集团的挑战或者说企业集团面临困境之时,前者往往显示出超前的团结一致并群策群力,而后者往往相互推诿甚至作鸟兽散。


四:品三国之企划论

国有国策,企有企划。企划,即企业策划,是企业发展的指南,是团队共同的目标,也是达成目标的部署,它蕴含着企业发展的战略也蕴含着企业发展之具体战术。刘氏集团在没有诸葛亮之前,也有过战术上的策划,也曾有过一些辉煌的业绩。但在曹氏集团与其他集团的市场挤压下,几乎只是为了生存而奔波,根本谈不上发展。但是,三顾茅庐之时,孔明先生就为先主定下了刘氏集团发展战略:以匡复汉室为己任;北抗曹操,东联孙吴!——这是战略策划;取西川为根据地,养兵蓄力,待势北伐,霸业可成!——战术!以后几十年的集团发展,几乎都是围绕此策划而行,而事实证明,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企划对于一个集团的做强做大是多么的关键!

诸葛亮高卧隆中,最后选定刘氏集团作为自己安家立业之所在,并且能够策划出如此恢宏又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是诸葛先生充分了解并且能够有效整合刘氏的内外资源的必然。刘氏没有地盘,没有像样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也常常短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妻!那么,刘氏集团到底拥有什么资源呢?我认为:刘氏集团拥有的是拿不走偷不掉用不竭的无形资源。首先,刘备自称乃汉景帝玄孙,当代皇帝的叔叔(皇帝也首肯),这就有了集团合法的身份;其次,刘备做市场,比较讲究诚信,深得顾客拥护(如长坂波战役百姓誓死跟随),因此刘氏在市场有自己的品牌;再者,刘氏有较强大的人才储备,这点非常关键。所以,孔明先生策划的无论的借荆州,还是取西川,其实都是空手套白狼,不断兼并其他经营不善的企业的结果。企业一兼并,马上换上刘氏集团的品牌,市场马上就能接受。所以,企划的核心因素是自有的内外资源,这资源犹如加工陶瓷的瓷土,再好的工艺大师也只能在瓷土烧出的陶坯上画出美丽的图景来!
今天,我们很多企业家崇尚企划,以为请了一个高明的企划企业就能立马发展壮大。好的企划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别忘了:你拥有什么可以再造的内外资源!否则,纵使诸葛再世,阿斗又怎么扶持得起来?!


五:品三国之合作论

《三国演义》开篇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是国运兴衰之规律。然则,此语用于一个集团与一个集团的合作,也很有道理。三国之间,孙刘联盟,既是时势使然,也是营销韬略。然而,就是如此这般的铁杆,后来也因为荆州之事久而未决导致了荆州战争,以至刘氏集团的二股东关羽被孙氏集团所害,孙刘联盟一度瓦解。

当初刘备借荆州之时,与东吴有约,就是刘氏集团如果取了西川,就把荆州归还给孙氏集团。我想,以当时刘氏集团之弱势,一来有些被迫,二来也认为取了西川还他何妨(毕竟西川好大啊),所以也是真诚的。待到真取了西川,刘备集团归还肯定又不舍,因为自己要匡复汉室,正在不断的攻城掠土,怎么到手的地盘还要拱手让人?这就有了矛盾激发的隐患。所以,我想,当时孙刘联盟应该签个合约,内容当然越详细越好,自然要包括荆州之事。可惜,没有!荆州争战,孙刘反目,导致刘备亲领大军杀向东吴,两国元气大伤。虽然后来两国又复和好,也曾一度复兴,但与曹魏相比,已是旧日黄昏。可见,合作须谨慎!古往今来,多少企业集团因为合作中止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曾经听过一幅对联,强调了合作的原则精神。上联:合作合营须合心;下联:互惠互利先让利;横联:共享共赢!

孙刘合作甚至联姻,主要是基于集团利益;孙刘争战,也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然而,当大好的合作一去不复之时,孙刘的战略利益蒙受了致命的损失!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子?一句话,合作双方没有诚信使然。首先,是孙权不地道。两国合力打赢了赤壁战争,你孙权固然投入的兵力多,花的银子也多。但是,刘备这边也没少出力,不管怎样,孔明先生为你草船借过10万之箭吧。再者,管他真假,孔明先生还医好的周郎的心病,还借来了东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况且刘备乃你妹丈,荆州让他又何妨?!只要有借据,刘氏集团就永远欠你一个人情,这就是一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啊!再说,刘备也不地道。孙权要时你既然答应归还,你就归还得了!干啥子言而无信,这可不是你刘备的风格啊!你让关羽千里迢迢孤军深入敌后,既分散了蜀国之力,又得罪的战略伙伴东吴,实在非明智之举!最后,当然是东吴最不地道,采取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还杀害了关羽,彻底破坏了孙刘联盟的感情基础。为孙刘集团的最终破产种下了由牛市转为熊市的恶因!


相关人物:刘备 诸葛亮 关羽 曹操 袁绍 吕布 马谡 孙权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