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爱做“临时工”的四条哲学
现在的企事业单位一旦爆出问题,总喜欢拿临时工当替罪羊,临时工可怜可叹。三国时期,却有一位老谋深算的人最爱做临时工,还总结出一套临时工哲学,说起来大概有四条。这个人的名字叫贾诩。
投奔老乡可以,如果老乡干违法的事,请别参与。
贾诩和董卓同样出身凉州(两个都是甘肃人),他最早投靠大军阀董卓,是自然不过的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图个照应而已。董卓入京,胡作妄为,贾诩不吭气,也不能吭气,自己是个临时工,哪有发言权呢?协助董卓的女婿牛辅驻守于陕(今河南陕县),抵抗关东联军的时候,贾诩也是一副临时工的架势,几乎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认清形势,寻求自保,做好分内事。
董卓被吕布杀掉,牛辅死于乱军,其它部将李傕、郭汜、张济四神无主,又听说掌权的王允要杀尽凉州人泄恨,吓得就要作鸟兽散,各自回乡过活。
这个时候,贾诩站出来劝阻说:“各位一旦解散,各走各的,小小的亭长也能捕捉你们,不如集结兵力,杀向长安(董卓执政后从洛阳迁都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成功,可以拥戴朝廷号令天下,如果失败,再逃还来得及。”赵炎的理解是,贾诩此番言论依然未离临时工心态:大家都走了,自己的饭碗也彻底丢了,不如另起炉灶拼一下,总比跳槽强。
果然,李傕、郭汜等人表示同意,于是率领几千残兵,指向长安,沿途招兵买马,到长安时已十余万之众。大军围攻长安,十日后攻入,抢劫掳掠,杀害官民万余人,尸骸遍城,惨不忍睹。王允也被杀。接下来的发展更恐怖,李傕、郭汜争权夺利,自杀残杀,长安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死的死逃的逃,跑不掉的找不到东西吃,人吃人,长安从数十万人沦为空城。
这也是贾诩最被后人诟病的地方,当初他若不怂恿李傕、部汜攻打长安,李、郭流窜,不成气候,后来的乱局也不会发生。尽管屠杀不是他的意思,也可能非他所料,但追究起来,他脱不了干系。
贾诩出点子只是一个临时工为了保饭碗,并无意于自己的功名,他从来未想过自己当老板。因此,李傕、郭汜攻入长安后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我提的只是救命之策,哪有什么功劳?”最后只当个管选举的尚书。也许贾诩后悔了,也许想将功折罪,贾诩利用他的威望,多次充当李、郭的和事佬,尽力保护皇帝和大臣,做了一个临时工该做的事情。后来,时机成熟,他立刻跳槽投靠了段煨。
选择并抓住机会极力发展自己。
聪明的老板求才,一般不希望人才做临时工。而人才求主,也是一样,碰到好领导,希望尽快转正,好做长期打算。运气好的,千里马遇上伯乐,马上从临时工变为正式工;没这运气的,碰上扶不起的阿斗,即便是正式工,也得当自己是临时工,寻机跳槽。贾诩就是这样的情形。
&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nbsp; 尽管段煨上下下下都很仰慕贾诩,贾诩和他家人备受礼遇。但贾诩不想长久待下去,还是做临时工,暗自和张绣联系,有意投靠过去,继续做临时工。张绣是张济族侄,张济死后,部众由张绣接收。有人不解,为什么段煨相待如此优厚还要离开,贾诩家人的安全怎么办?贾诩回答说:“段煨性情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 ----罗贯中
多疑,有嫉妒我的意思,虽然对我礼遇,但不能长久倚赖,日久会被他算计。我离去,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我为他争取奥援,必然善待我的妻小。而张绣身边没有谋士,很希望我去。这样,我和家眷可以两全。”贾诩猜得不错。张绣以子孙之礼对待贾诩,而段煨也厚待贾诩家属。张绣后来和曹操几度冲突,贾诩都曾参与,发挥了谋划的作用,有一次杀死曹操长子和曹操受将典韦,也伤了曹操和曹操侄子,两个集团结下深深的梁子。按说,贾诩应该结束临时工生涯,跟着张绣一条道走到黑了吧,他不,他还是认为自己是临时工。
正是有了这一段履历,贾诩确立了自己作为第一流谋士的地位,从而引起了各方诸侯的关注与重视。
善于投资,得意而不忘潜沉。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