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三周: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

本文发表于2021-09-29 17:19:25 最后修改于2021-09-29 17:19:250人浏览
  寓言哲理故事頻道是這裡故事的子欄目,歡迎閱讀。 孫三周

1991年,我從中學調入瞭一所以培訓教師為主的師范學校,其間,教授過幼兒師范和中等師范的幼兒文學、兒童文學以及小學語文教學法。在教授識字教學方法時,我受各種識字教學方法的啟發,把文字故事、字族文與寓言文學相融合,創造瞭一種新的文體——“漢字寓言”。

回顧一下我的“漢字寓言”創作:從1998年12月31日《語言文字報》發表瞭我的第一篇“漢字寓言”《一場沒有發動的政變》(後被馬長山改名為《高國的故事》),我的文學創作的主要精力就投入到瞭“漢字寓言”上。可以說,自1997年開始,我的“漢字寓言”創作就從理論研究轉入到動筆創作階段;2006年10月出版第一部漢英雙語寓言集《野豬美容》(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附錄收入瞭16篇漢字寓言;2007年6月出版瞭第二部寓言集《大撇和小撇》(中國工人出版社),這也是我國第一部以漢字寓言命名的寓言集,其中收入漢字寓言30篇。2013年10月出版瞭《漢字寓言》(天津人民出版社),收入漢字寓言200多篇,可以這麼說,《漢字寓言》一書的出版,標明瞭經過十餘年的摸索,我的漢字寓言創作已進入成熟期、收獲期。

值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成立30周年之際,我將本人在漢字寓言創作道路上的一些摸爬滾打的經驗、教訓說明如下。

一、“漢字寓言”的內涵

“寓言”的字面意義即“寓意於言”。寄托性和故事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寓言故事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荒誕的人物故事,一是擬人化的非人物故事。前者要求故事荒誕離奇,以拉開和普通人的距離,使讀者覺得故事另有寄托;後者賦予外物以人性,以拉近和普通人的距離,使讀者領悟自然之道、社會之理。

“漢字寓言”就是以漢字為題材所創作的寓言,即以漢字或部件為擬人化形象所創作的說明某個道理的簡短故事。它不同於一般意義的“文字遊戲”或“笑話故事”,它的目的不是娛樂消遣,而是揭示道理。文字故事、文字遊戲古已有之,而“漢字寓言”作為一個“概念”被正式提出來,是在1998年12月,至本世紀初才廣為人知。文字故事、文字遊戲多是民間傳說,而“漢字寓言”是作傢的創作,有一定的作者群,如孫三周、馬長山、張鶴鳴、凡夫等,他們有鮮明的主體意識,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漢字寓言”是不押韻的“字族文”,但他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幫助小學生識字的“字族文”,而是一篇構思巧妙、哲理深刻的文學作品。

如果說伊索寓言是一種公眾寓言,先秦寓言是一種精英寓言的話,那麼“漢字寓言”則是一種專業寓言,隻有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具備一定漢字知識的人才能進行創作、閱讀。從這一方面來言,漢字寓言又是極具民族特色的寓言。

二、“漢字寓言”產生的背景

1、國民教育的需要。寓言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文學樣式所無可比擬的。因此,著名翻譯傢葉君健先生說,“一則寓言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從童年到老年。”據有關資料記載,很久以前,許多國傢就在兒童教育中運用寓言這一形式,如古希臘就把伊索寓言作為當時的學校教材。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親自用寓言故事為兒童編寫教材《啟蒙課本》,並自豪地說:“是我一生唯一的重要事業”。我國寓言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1-2年級學生能夠“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可以說,在各種文體中,寓言和教育教學的關系最為密切。

原國傢教委主任柳斌說:“講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第一步就要熱愛母語,熱愛我們自己的文字,要熱愛母語文化;從通用語言文字的角度講,應提倡熱愛漢語漢字。”(1)徐德江先生在《漢字文化》創刊詞中指出:“以現代化的科學方法,從深入剖析‘漢字落後論’入手,全面深入地進行語言結構、文字結構和語文教學的研究,不僅是建立中國特色的文字學、語言學、語文教學科學的當務之急,而且,必將對人類的語文理論和語文教學理論的發展,做出貢獻。”(2)漢字寓言創作的初衷也正是如此。

2、寓言發展的需要。仇春霖先生在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年會上所作的《創新是寓言創作的永恒主題》的報告中說:“我們的寓言創作也必須要創新。創新才有生命力,創新才能生存,創新才能發展,創新才能振興。”(3)寓言唯有不斷創新才有可能獲得新的活力,寓言的創新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們不斷用新的視角做出新的探索和嘗試。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有其獨特的魅力。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文化世界。紀德裕先生這樣說過:“漢字從字源、發展、運用,延及有關文化,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廣闊的領域。”(4)之所以選擇漢字作為文學創作的突破口,正如拙著《野豬美容》後記所言:“意圖之一是試圖拓寬寓言創作的題材,意圖之二是試圖從另一個視角去理解漢字,去剖析漢字,去豐富漢字。”(5)另外,我還寫瞭一些漢字故事、漢字童話,試圖通過多種體裁去完成這一使命。

三、“漢字寓言”的貢獻

1、拓寬瞭寓言題材的范圍。“創新首先是題材的創新。有新的題材,才能編寫出新的故事,才能提煉出新的立意,才能樹立起新的形象。”(仇春霖《創新是寓言創作的永恒主題》)。中央教科所研究員戴汝潛曾說:“漢字字形的二維結構創造衍生文化。漢字的字形是二維方塊字,提供瞭人們可以盡情揮灑平面視覺想像的條件”。(6)戴先生論述的是漢字的書法藝術,但面對一般的漢字形體,我們同樣可以打開想像的大門。

2、豐富瞭漢字的文化內涵。以拙作《“犬”的自白》為例:

“犬”字與“太”字是鄰居,可是人們都贊美“太”字而看不起“犬”字。“犬”的一個朋友很為他抱不平:“你與‘太’字相比一點也不差!為何人們卻贊美他而鄙夷你呢?”“犬”笑著說:“因為我把缺點高高地扛在肩上,而‘太’字則把缺點死死地藏在襠裡。”(選自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2006年總第4期《寓言通訊》作者孫三周)

相信:凡是讀過這則寓言的人,以後再看到“犬“字與“太”字,都自然會想到這個生動的故事,想到其中的深刻含義。也就是說,這則寓言賦予瞭“犬“字與“太”字以新的文化內涵,這一“文字與文化高度融合”的現象是其他文字所沒有的,它是漢字獨具的魅力。

3、拓寬瞭擬人化的表現范圍。馬長山在為拙著《大撇和小撇》所作的序中說:“擬人化是寓言最常用的描寫手段之一,西方寓言甚至主要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所謂擬人化,就是賦予動物植物或自然界的物體以人物的心理和舉止,讓它們說‘人話’。孫三周先生的這部寓言也不例外,也是以擬人化手法為主。但是,他的寓言比一般擬人化寓言多的一部分是,他把漢字也擬人化瞭。本書裡的一些篇章,主人公既不是阿貓阿,也不是常人或一般自然物,而是‘高’‘上’‘下’‘一’這樣一些文字。作者根據它們自身的結構與筆畫賦予特定的性格與品行

  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争。

,讀來饒有趣味。”

4、將識字教學、作文教學相結合。請看例文:

“吊”字的覺醒

“吉”正在過80大壽,傢裡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席散人盡之時,一個黑影來到瞭他的臥室。

“別怕,我是——”見“吉”要喊人,那個黑影趕緊說。

“你是誰?” “吉”驚魂未定地問

“我是‘吊’,20年前,我18歲的時候,和別人吵架,一氣之下,上吊死瞭。”黑影說。

“哦。”“吉”很是同情。

“今日登門,有一事相問:您老這一生,總是樂呵呵的,從來沒見您老有什麼煩惱,而我,活著的時候,煩惱不斷,一心隻想死,而死瞭之後,還是有剪不斷理還亂的煩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吊”帶著痛苦的表情問。

“‘口’是是非之根,煩惱之源。好多人好以口逞能,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招來是非。你看除你之外,還有‘呆’、‘號’、‘咒’、‘哭’、‘罵’、‘噪’等都把‘口’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後果不都是一樣的嗎?而我也有‘口’,‘喜’也有‘口’,但我們總是把它放在最次要的位置,從來不去炫耀,所以我們離煩惱很遠而離快樂很近。”“吉”語重心長地說。

聽瞭“吉” 的一番話,“吊”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選自孫三周《大撇和小撇》,2007年中國工人出版社)

吉”字和“吊”字在文中變成瞭有思想、有感情、能說會走的生動的人物形象,“呆”、“號”、“咒”、“哭”、“罵”、“噪”等都“把‘口’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而給自己帶來瞭不可想像的後果,再通過“吉”字和“喜”字作對比,生動形象地揭示瞭寓言的主題:“口是是非之根,煩惱之源”的道理,告誡人們不要一味通過“口”去逞能,隻圖一時“口快”而“信口開河”者不會有好下場。這種生動而有趣的想象,把識字教學和作文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把語文教學和社會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瞭。

四、“漢字寓言”的影響

自“漢字寓言”誕生之日起,就得到瞭中國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報》編輯孫遜先生、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馬長山先生、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冉紅教授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我最初所有的“漢字寓言”幾乎都是被三位先生發表在他們主辦的報紙、網站和雜志上的。為擴大“漢字寓言”的影響,馬長山先生還在《寓言通訊》2006年總第4期和“中國寓言網”上面向全國征稿,擬編寫一本《漢字寓言》專集,征稿啟事後附錄瞭拙作《“犬”的自白》作為例文。自此,漢字寓言在全國產生瞭一些影響,創作隊伍不斷擴大。著名劇作傢張鶴鳴創作瞭《“古”小姐找婆傢——續寫孫三周寓言〈‘屍’字搬傢〉》發表在《瑞安日報》,並改編成劇本讓學生演出。《廣州日報》、《沈陽晚報》、《連雲港文學》等報刊紛紛轉載或評論我的“漢字寓言”創作。2008年、2013年,我兩度榮獲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金駱駝獎”。現正與有關單位接觸,擬將“漢字寓言”拍成系列動畫片。

美籍華裔學者唐德剛教授曾說:“漢字保留瞭19世紀以前人類最豐富的記錄,總量超過人類文明史上所有其他文字的總和”,可以說,漢字寓言的誕生,將使漢字的內涵更為豐富,將使漢字變得更加神奇奧妙,充滿魅力。有人說,沒有漢字,就沒有孔子、莊子,戴汝潛先生《漢字決定論》斷言:“隻有漢字決定性地為世界創造瞭如此豐富的儒、道、佛諸傢系列的哲學思想,沒有瞭漢字,也就會斷絕瞭產生如此輝煌的智慧資源,保護漢字,就是為全人類保護屬於我們民族特有的智慧資源。”“漢字寓言”是對漢字資源的又一次開發,是對漢字資源的主動保護而非被動守護,伴隨著“漢字寓言”的誕生,古老的漢字將會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柳斌  2009年6月8日《重視漢字寫字教育的作用》,《中國教育報》)

(2)徐德江  1989  《漢字文化》創刊詞

(3)仇春霖   2004  《創新是寓言創作的永恒主題》,《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會員通訊》總第 1 期

(4)紀德裕  2002  《漢字拾趣》  復旦大學出版社

(5)孫三周  2006  《〈野豬美容〉後記》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6)戴汝潛  2009  《漢字決定論》,《漢字文化》第二期 更多寓言哲理故事歡迎繼續關註本網站。

孙三周: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