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桃园三结义:虚构故事为何会影响千年?

本文发表于2021-11-21 10:39:52 最后修改于2021-11-21 10:39:52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心人不难发现,无论是历史剧、现代剧,或者战争片、爱情片,抑或是家庭伦理剧,凡是出现有人结拜、结义的时候,

  奸雄亦不相容恕,枉自图谋作小人 ----罗贯中

必然会看到关公像、桃树枝,还有那句很经典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港台的警匪片表现更为明显,不说每片必有,也基本差不多。

桃园三结义:虚构故事为何会影响千年?

    这些“老生常谈”的基因,都源于一本书——《三国演义》,源于一个故事——桃园三结义。在中国,“桃园结义”妇孺皆知,提起兄弟情,自会想到它。

    话说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一天,三个意气相投的有为青年:刘备、关羽、张飞,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在涿郡张飞庄后那绚烂的桃园,为了共同的理想举酒结义,焚香祭告天地并郑重起誓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三国演义》中,那些建立起基业的英雄往往带有很强的家族性,曹氏如此,孙氏如此,司氏更是如此。虽然刘备是人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胆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一个抱负远大的“四有青年”。遗憾的是,他“六亲无靠”,一个兄弟姐妹也没有,活脱脱一个孙悟空的翻版。不过万幸的是,他却找到了两个比亲兄弟还亲的义弟关羽和张飞,他们成为了刘备事业上最坚定的拥护者,生活中强大的左膀右臂。他们之间的情谊,远远超越了无数有骨血之亲的兄弟。关羽、张飞为了刘备,可以上刀山、下油锅,忠心耿耿,演绎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佳话。刘备对两个弟弟也是投桃报李,在关羽失掉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身首异处时,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就算搭上全部身家也要为义弟报仇。说实话,刘备对真正的同宗兄弟都不够“厚道”,在荆州时,就未能完成刘表的托付,后来在益州更是直接抢夺了刘璋的地盘。

    出乎料想的是,许多历史学家经过多方考证,证明: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桃园三结义”。但是刘关张的交情匪浅却是可以肯定的。《关羽传》中有“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记载,但“恩若兄弟”和“结拜兄弟”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在大家印象中,张飞家很有钱,并无偿资助刘备举事,而《先主传》却提到: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钱财那是贩马商给的,和张飞压根儿没关系。

    大胆一点说,“桃园三结义”可能是中华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虚构性事件,但也是后世模仿过最多、影响最广的事情。桃园结义作为后人效仿的经典和楷模,已然深入到社会,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论及此道:“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处处为梁山之盟……”结拜、结义已成当时一种普遍社会现象。相信很多人幼时就有过这样的举动:几个非常要好的伙伴,非常认真虔诚的在一起起誓,誓言其余的内容会有区别,但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一句是肯定要说的。

    其实,刘关张三人当年是否结义、是否盟誓,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对兄弟情的看重和对先祖忠义诚信思想的肯定。时下,漫步涿州街头,随处可见三国文化的痕迹,桃园饭店、桃园大街、三义小学、三义宫……去年,《新三国》播出后,在网上立刻引来众人“拍砖”,原因就是将“桃园三结义”弱化,完全沦为“打酱油”的地位。正像网友所说,《三国演义》之所以是名著,不仅是因为其中的战争与智慧,更重要的是“忠义精神”。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