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市吹箫的成语故事

本文发表于2021-11-18 16:31:37 最后修改于2021-11-18 16:31:370人浏览
  

吴市吹箫的故事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谗言(chán yán),将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及其长子伍尚杀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次子——伍子胥(xū ),并在各关口悬挂伍子胥的画像,以便将其捉拿归案。

吴市吹箫的成语故事

伍子胥跑来跑去,也不知爬了多少山,涉了多少水,受了多少饥,最后跑到了楚国边境昭关,见楚军把守严密,自己无法过关,一夜间急白了头发、胡须和眉毛。

伍子胥遇到了一个名叫东皋(gāo )公的老人。他很同情伍子胥的不幸遭遇,便让他在家中住下,帮他想办法混出昭关。后来,东皋公找到一个容貌与伍子胥长得很像的人,给他穿上伍子胥的衣服,让他先过关,结果假的伍子胥被守关将士抓住。关口士兵以为伍子胥已经抓住,放松了警惕。

伍子胥就趁这个时候溜了出去。他一路向东走,好不容易走到了吴国,但是身上的钱财已经用尽。伍子胥只好打扮成一个叫花子的模样,在大街上吹箫,乞讨度日。后来伍子胥被吴王重用,他花了几年的时间使吴国兴旺,后来成为吴王阖闾的相国。

【注音】wú shì chuī xiāo

【出处】西汉·司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解释】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吴市之箫

【年代】古代

故事里伍子胥多亏遇到了贵人帮助他混出昭关,好不容易走到了吴国,但是身无分文。不过他还是有一技压身会吹箫,也很幸运的得到了吴王的重用,最终有了一个好的结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有一技之长,说不定在你危难之时还能帮到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