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么说服陈宫弃官相从的?
相同立场策略
董卓把持朝政后,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引起了以司徒王允为首的群臣的公愤。但众人慑于董卓的权势与兵威,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聚在一起,抱头痛哭。曹操却抚掌大笑说:“满朝公卿,靠哭就能哭死董卓吗?”曹操当即提出,目前董卓正在拉拢自己,自己可以借着与董卓亲近的机会行刺董卓。
王允大喜,就把自己的宝刀借给曹操,让他去行刺董卓。但事到临头,曹操却不敢下手,只好借口敬献宝刀脱身而逃。董卓识破他的阴谋后,立即全国通缉捉拿曹操。凡抓获曹操者,赏赐千金,并封万户侯。
曹操日夜兼程,直奔谯郡。在路经中牟县的时候,被守关军士擒获,送至县令陈宫处。曹操出于正常人的反应,当然是想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图蒙混过关。不幸的是,陈宫当年在都城洛阳求官的时候曾经见过他。当时,曹操用五色棒击杀了不守法纪的大宦官蹇硕的叔父而名声大振。
陈宫一眼就认出了曹操,当场揭穿了他的谎言,说:“我认得你,你怎么骗得了我?先在监牢里关了,明天一早起解押赴洛阳请赏。万户侯我来做,千金重赏分给大家。”
晚上,陈宫又命人把曹操从监牢中提出,带到后院审问。陈宫说:“我听说董丞相对你不薄,你为什么要自取其祸呢?”
这个时候,曹操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应对。
第一种是苦苦哀求装可怜,让陈宫放过自己。但这是说服中最低级也最无效的方法。陈宫和他素昧平生,无瓜无葛,为什么要承担掉脑袋的责任来放过他呢?而且,董卓对于抓获曹操给出的赏赐是超级丰厚的,极具诱惑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哪里还会有人因为曹操的摇尾乞怜、苦苦哀求而网开一面呢?
所以,曹操没有采用这个方法。
第二种是明知无可幸免,还不如硬着头皮充好汉,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并将自己的行为包装成大义凛然。
曹操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所以,曹操尽管内心绝望,但还是挺起胸膛,傲气十足地说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你既然将我擒住,为什么不马上去请功领赏,何必多问呢?”
没想到陈宫却说:“你不要小看我!我也有冲天之志,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明主罢了!”
陈宫的这句话很轻易地就透露了他的立场!机敏狡黠的曹操立即从他这句话中感觉到了一线生机!
曹操为什么可以做这样的判断呢?
曹操本来是不知道陈宫的真实立场(内心的真实态度)的。他和陈宫非亲非故,就只能把他定位于严格遵循董卓以朝廷名义发布的命令的小官吏,再加上丰厚诱人的封赏,曹操内心根本无法抱有侥幸逃脱的念头。而且,陈宫也根本没有必要说反话来试探曹操的内心立场(要是陈宫来试探的话,其内心的想法必然是和曹操一致的)。所以,陈宫的这句话一定是他真实立场的表露。
曹操立即抓住了这一线生机,冠冕堂皇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以期自己的这番表白能够与陈宫的立场相吻合,并彻底打动他!曹操慷慨激昂地说:“我是大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历祖历宗食汉禄已经有四百年了。如果不思回报,那么和禽兽又有什么不同?我之所以屈身而事董贼,实际上是虚与委蛇,要等待时机,好为国家除害。今天事情不成,反被追缉,只能说是天意啊。”
陈宫身为大汉的县令,为人正直,早已对董卓把持朝政,肆意妄为不满。当曹操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忠于汉室、反对董卓的立场后,陈宫就立即被他的“相同立场策略”说服!
所谓“相同立场”,要么是价值观一致,要么是利益一致。在
头破血流。不撞南墙不回头。
曹操和陈宫的这个案例中,这个“相同立场”指的是价值观一致。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行动都是由自己内在的价值观驱动的。如果一个人做出了和内在价值观相背离的行为,必然引发内心的认知不协调。以陈宫为例,他显然是反对董卓的,但此前因为人微言轻,说话的分量不够,也没有很好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就只能将真实态度深深隐藏在心里。
但是,当他的手下把曹操擒获之后,如
果他将曹操押送往洛阳请赏,就是严重背离了自己的价值准则。因为做了背离价值观的行为却得到丰厚的奖赏,必然会引发内心的不安和自责。这是志行高洁的陈宫无法接受的。所以,当曹操义正辞严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后,陈宫所能做的只能是按照自我价值观的指引,放了曹操!
陈宫非常关心曹操脱身之后会怎么做,这也是对曹操立场的深度检验。因为曹操前面所说的都已经是过去时了。陈宫问:“你如果不被我抓住,会去干什么?”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