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诸葛亮和司马懿其实是半斤对七两

本文发表于2021-11-02 22:06:39 最后修改于2021-11-02 22:06:39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演义》里把诸葛吹成“多智而近妖”,其实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不善于打仗的。在这个方面陈寿的评价最为中肯:“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三国志》里也说:“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受《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不肯接受这个结论,类似的争论此起彼伏。早在裴注《三国志》里就引用《袁子》中关于评价诸葛的大段论述。当然军事方面可讨论的事例只有228年出祁山到234年死在五丈原这几年与曹魏的战争,因为此前诸葛亮并没有主持过军务,从荆南、西川、汉中,到刘备东征,诸葛亮都没参与实际军务。直至刘备死后,诸葛亮保持对益州集团压制的同时有效排斥了东州集团后,总揽军政,才开始统兵北伐。对这几次作战的评价真是众说纷纭。一般在仔细研读过三国史后,大都会承认诸葛亮军事方面的才能并不突出。

诸葛亮和司马懿其实是半斤对七两

  《演义》里诸葛北伐的主要对手是司懿,虽然较孔明逊上一筹,但两人大致在同一档次。六出祁山基本上都是和司马懿斗得难解难分,诸葛亮总能打胜仗,却伤不了魏军的筋骨,最后被活活耗死。回头看看《晋书》,却把司马宣帝写得出神入化,简直不输魏武唐宗,诸葛亮可说是被弄于股掌。实际上全都是在胡吹。

  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都以政治见长,靠文治取得权柄以后才掌握军权,彰显武功。在军事上司马懿确实比诸葛亮逊色一筹,但不是那个神话般的军事家诸葛亮,而是历史上将略平庸的诸葛亮。

  正史中司马懿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和蜀军对阵的,更没有什么假布告反间计等等。街亭那一仗总指挥是明帝曹睿,军事统帅曹真,直接击败马谡的前线指挥员是张郃,在侧翼击败高翔的支队司令是郭淮。司马懿以前一直在中枢任文职,做为顶级的政治高手,步步高升,文帝死时成为托孤顾命的辅政大臣,跻身高层核心。226年明帝即位,司马懿任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赴襄阳迎击吴国进犯的诸葛恪。但大军到达时吴军已退走,并未接战。此后司马懿以骠骑大将军坐镇宛城,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主要主持荆州地区对吴作战。但此间并无战事,司马懿仅在227年出兵上庸,擒孟达。此战与平辽东一起,成为司马懿军旅生涯的代表作。其实这两战,主要表现的还是司马懿超人的政治能力,以及阴鹜狠辣的个性,在己方优势明确的情况下,算不得表现出军事特长。230年曹真攻汉中,司马懿官职地位略低,带兵配合参战,无功而反。完全没有《演义》里和曹真比肩作战之事。

  231年曹真病死,司马懿任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驻长安,正式主持对蜀作战,迎击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按照魏方的战略,司马懿仍取守势,与蜀军相持于上邽、卤城一带,干扰蜀军割麦,坚守避战,以待蜀军后勤耗尽。此役后期两军有过一次交战,结局却有两种说法,《晋书》中说魏军大胜:“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以求生 ----罗贯中

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汉晋春秋》讲,“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前者明显可疑,而且《晋书》已经被公认是较多地方浮夸不实的,所以这一仗司马懿应该是输了。双无标题文档方都是主力野战军,以“无当飞军”为主的山地步兵是蜀军的招牌,而从魏军“甲首、玄铠”等装备看也是最精锐部队。决机于两阵之间,司马不如诸葛。

  但一次战术胜败意义不大,魏国国力强大,超出蜀吴总和,伤点儿皮毛毫不在乎。蜀国民少力薄,劳师动众一次却是伤不起。所以蜀军无功而退就等于是一次惨败,钱粮物资等消耗对国力是个沉重打击。两国都明白这些,如孙资所说:“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埸,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魏军的战略就是边防军稳固防守,不计小失,一隅偏师就绰绰有余地应付了蜀军的倾国进攻,等蜀国国力耗尽,一击而平。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