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得三的故事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是留一手的。”
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在老师那儿一定比我们多学一些东西吧?”
孔鲤老实地回答:“没有什么呀!就是有一回他一个人站在庭院中,问我学过《诗经》没有,他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诗经》。还有一次,他问我学过礼没有,并说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听了他的话,我又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啊!”
“那就好。”陈子禽因为问一而得三,高兴地向同学们报告说:“我问孔鲤一件事,他却告诉了我三件事!第一知道要学诗,第二知道要学礼,第三嘛……我知道了先生对自己儿子并不特殊亲近……”
弟子们终于解除了对孔子的误解。
成败故事每日一得
去年秋天,美国中西部地区一家大型超市连锁店邀请我给它的3000名雇员作讲演,主题是建立岗位意识和重树敬业精神。
我在讲演中一再强调的思想是赋予你的工作以自己的“个性”。因为随着工作环境的微型化,日新月异的技术改造及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我觉得对每个人而言,能找到一种对个人和工作都感觉良好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而最有效的途径是从彼此雷同的工作中独辟蹊径,创造出你自己的特色。
我举出了联合航空公司一位领航员的例子。当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就走到计算机前随机挑选几名乘客,然后递给他们一张字条,对他们的搭乘表示感谢。和我共事的一名制图专家经常在他寄给顾客的邮件中塞进一块无糖分的口香糖,这样你永远不会随手扔掉他的邮件!
西北航空公司的一名行李员,他的工作“个性”可谓别出心裁。他把乘客箱包上的行李标签收集起来(这些标签过去一般都顺手塞进垃圾箱),然后,抽时间再把它们寄给乘客,并附纸条对搭乘西北航空公司的班机表示谢意。
举了这么几个人如何把独创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去的例子后,我鼓励听众发挥创造力,拿出他们自己的创造和个性。
3个星期后的一个黄昏,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称他叫约翰尼,是连锁超市的打包员。他说道:“芭芭拉,你讲得真好。”他接着告诉我那天晚上他回家后就请求他爸爸教他使用计算机。
他说他们设计了一个程序。现在每天晚上他回家后就开始寻找“每日一得”,然后输入微机,再打上好多份,在每一份的背面都签上自己的名字。第二天他给顾客打包时,就把这些写着温馨有趣或发人深思的“每日一得”纸条打到买主的购物包中。
一个月后,那家连锁店的经理打电话告诉我:“芭芭拉,今天发生的事真让人不可思议!今天早上我到店里,发现约翰尼的结账台前排队的人比其他结账台多3倍!我于是大声嚷道:‘多排几队!不要都挤在一个地方!'可是没人听我的。顾客们说:‘我们都排约翰尼的队———我们想要他的‘每日一得'。”经理还说有个妇女走过来对他说,我过去一个礼拜来一次商店。可现在我一路过就会进来,因为我想要那个‘每日一得'。经理最后还说,你想想现在我们连锁店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谁?当然是约翰尼!
3个月后,那个经理又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你和约翰尼改变了我们连锁店!现在在我们的花店,员工们要是发现一朵折坏的花或用过的花饰,他们会到街上把它们给一个老太太或是小女孩戴上!一个卖肉的员工是斯努皮的发烧友,他买了5万张斯努皮的不干胶画,贴到每一份他卖出的货物上。现在我们的员工和主顾都感到有趣极了!”
这就是一种工作精神。
哲理故事一得永得日本茶道里有一句话,叫一得永得。
南方人去东北看了一次雪,北方人去三亚看了一次海,或小地方的人游了一次香港迪士尼,吃了一次北京烤鸭往后想起或跟别人说起时,会把一次当永远。刘姥姥要离开大观园时,对凤姐说:虽住了两三天,日子不多,却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宝玉最后步入空门,贾家败了,他没有娶到林妹妹。大观园里的女儿们死的死,离的离,一切都风流云散,不过,无论经过了多少年月,只要他还有记忆,回想起那些红颜女子的衣香鬓影,音容笑貌,曾经的美好便永留心间,就像她们从没离去一样。
《泰坦尼克号》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头发花白、饱经沧桑、快要走到生命尽头的露丝在回忆和讲述,她的脸上隐约可见一丝幸福和羞赧。杰克,那个在甲板前端搂住自己一起伸展双手做飞翔状、在船舱里给自己画裸体像、在下等舱里领着自己快乐起舞、最后把承载生命的木板让给自己的男人,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了几十年,打捞起来已锈迹斑驳的时候,他的一切还清晰如昨。
青涩的年月里,你吻了一个青涩的女孩子。无论后来的结果如何,比如你已为人夫为人父,日夜奔波,她也变成一个天天为柴米油盐操劳的黄脸婆。几乎没有再见面时,你偶尔想起那一个吻,心里还是甜甜的,温情的,那就是一得永得。并非一定要她嫁给你,一起厮守,活到八十岁的时候你还吻了她,那才是得到。
爱情的痛苦在于得不到。一得永得,是一种乐观主义,是对充满缺陷和遗憾的人生的自我填充和宽慰。一件事物,你可以看成是没有最终得到、没有永远得到,或得到又失去了,因而抱恨终身,但也可以看成是一得永得,从此心遂意足,风轻云淡,怎么看,全在于自己一念之别。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