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毕业生的失业生活

本文发表于2022-04-09 22:31:33 最后修改于2022-04-12 21:08:510人浏览

曹峰2001年从湖南郴州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新闻系,2005年夏天毕业。如今,回家南下淘金的人是 一年后回到北京,与新一波毕业生一起寻找工作。  

一个毕业生的失业生活


7年前,为了缓解当时的就业压力,增加中国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扩招。  1998年,全国在校大学生180万人。  1999年扩招率高达47%。  3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5%、17%和10%。 到2005年,大学生人数已达530万人。  


 那些过去因扩招而受益的学生,如今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甚至面临失业的尴尬。  


有一天,深圳


 那年毕业三个月,曹峰南下深圳。  


2005年10月的一天,深圳没有招聘会。 曹风醒了半天,也不想起来。 快到中午了,他揣着50块钱出门了。 我在小饭馆点了一盘回锅肉,吃完点了一包烟,就在街上瞎走。 漫步到普吉海关的人行道上,低头一看,尘土飞扬的皮鞋微微蹙眉——找工作,就该干干净净的样子。 于是我在路边的擦鞋亭坐下。 摊位的主人是个比她大几岁的女人。 她低下头擦了擦鞋子。 曹枫觉得好极了,大方地递给她两块钱。 其中一半是小费——这是他第一次给别人小费,女人接过钱,看着他摇摆不定。 曹风见状,尴尬地哼了一声,觉得自己还不如这个靠擦鞋为生的女人。 当我想起昨天的行为时,我不禁笑了起来。  


 昨天人才市场有个小型招聘会。 曹风满怀热情地赶到。 人这么多,但与新闻有关的招聘单位却很少,投简历几乎是不可能的。 扩招前,全国约有300所高校开设新闻学专业。 扩招后,这个数字翻了一倍多; 该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是扩招前的10倍以上。 且不说通讯社招聘不足,即便有足够多的招聘机构,竞争也十分激烈。  


 想了想,曹峰下来,拿着一沓简历,一个人闯进了深圳新闻大厦。 保安在宏伟的新闻大楼楼下拦住了他。 不甘心,他立即驱车前往经济特区报社大楼,眼前一亮:《深圳特区报》、《精报》、《解放军报》、《中新网、南方都市报、新华网……这里的单位太多了。 曹峰深吸了几口气,一一走进办公室,笑眯眯的递上简历。 他满怀期待地做了自我推荐——你好,我是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你这里需要记者编辑吗?  ?对方比较客气,说对不起,我们这里不缺人,哦,从北京来的,可惜没有招应届生; 不客气,头也不抬,说你没看到我忙,你还是走吧……


曹峰失望的走出报社。 楼里的保安过来查他的身份证,想攻击的时候,看到后面跟着三四个人,只好忍了。 天突然下起了雨,风吹着街道的树枝时而交叉时而分开,曹风独自走在深南大道上寻找站台,心里很苦很冷。  


南征北战找工作


毕业前夕,新闻学专业的曹峰在北京现代文明画报实习。 你可以自己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毕业后,同学们满怀抱负去打工,曹峰和老乡在北四环的平房里规划着美好的未来——经过两天的考虑,他们决定回家 开了一家数码店,但是第三天,叔叔泼了一盆冷水,我只好放弃了。  


 不久,我叔叔把曹风叫回老家,让他在郴州电视台找份工作。 但之前在电视台实习过的曹风,实在不想在老家过着天天打牌的颓废生活,于是南下广州。  


他先到了,很快就适应了南方温暖的气候。 为了过上一段时间舒舒服服的生活,他拒绝了一份快速拿到的 2500 元底薪的编辑工作——在一家名为博雅堂的文化传媒公司发布关于志愿者的文章。 当他厌倦了悠闲的退休教师的日子,去寻找工作时,他发现没有什么工作能有这么高的薪水。  


曹峰后来移居深圳,经历了找不到工作的日子。 他带着三声叹息走了三个月。 当他无法忍受现实,无法忍受自己时,他选择了离开一座城市,来到另一座城市,靠水草为生,金钱、自信、尊严和梦想逐渐减少。 然而,无论身在何处,曹风都没有特别的快乐,也没有特别的痛苦,没有真正的担忧,也没有彻底的绝望。  


又失业了


 之后,曹风回到了北京。 由于他是扩招第三年毕业,更有利于实现梦想的北京并没有给他带来找工作的机会。  


2005年的冬天,曹风只是在清河租的房子里消磨时光。 这根本无法摆脱他的愧疚和苦恼——他的家人一直认为他是北京的官员。 那段时间,他每天去附近的书店看哲学书,每天记日记,写下20万到30万字的内心挣扎:我知道我们很穷,我们需要努力改善生活,而不是 只是晒日光浴。 获得简单的快乐。 社会现实是残酷的,北京并没有给我们这些没有关系、没有基础的人留下太多机会。 我们那么热爱美好的生活,却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曹风甚至开始推翻过去的看法,不得不承认,人脉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 也是理想的方式。 分配——1990年代以前大学生最熟悉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具体产物,已成为曹风和21世纪大学生遥不可及的前景。 但他一直在鼓吹自己:是时候站出来回到你最需要他的地方了。 不再蜷缩着收集梦想,不再像蚯蚓一样躲在漆黑的泥土里,而是像犀牛一样踩在坚实的土地上。  


 春节回国后,经过长时间的调整,曹峰满怀豪情的回到了北京。 这个时候,他喜欢在QQ上隐身。 不好意思跟人打个招呼,但直到找到一本物流行业的好杂志后,我才开始和朋友们恢复联系。 可就在他的朋友们暗暗松了口气,终于放心的时候,他又辞掉了工作。  


 原因如下:曹峰通过自己的关系找到了国内某物流公司总裁的联系方式,并请他约谈。 他想通过这位总裁了解一些国际同行——家乐福和沃尔玛。 本来社长听说要采访的时候很热情,主动来找杂志社。 结果一听到他在采访别人,他的态度就180度大变,一副没意见的样子。 这让曹风遭受了面试失败的挫折。 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整个物流行业有20多本杂志,大家都习惯了付费他对新闻报道感到失望,这几乎是一条潜规则。 虽然成功的面试给了我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但我还是觉得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持,激情是不会长久的。  


 在朋友的催促下,他声称自己辞职是因为他对物流行业兴趣不大。  


就业形势严峻


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恶化 在曹峰所在年级,两个新闻班的100多名毕业生中,有20多人被录取或推荐读研究生。 另有20、30人继续为考研复习。 在工班同学中,有10多人去了政府。  10多位幸运儿去了更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工作,其余的大多在不稳定的纸媒或网站或广告公司工作。 像很久没有固定工作的曹风,班里还有一个男同学。 不久前,他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回家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曹峰一不小心,与去年滞留的75万失业大学生和今年毕业的413万大学生一起参加了比赛。 调查显示,截至5月底,49.81%的被调查本科应届毕业生已签约或有意向但尚未签约,15.02%不想马上就业,27.25%找不到工作 . 其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设定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大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打工。 就连去年很少有人关注的怪事村官,今年也成了本科毕业生的最爱。  


今年上半年,回京的曹峰一直住在大学比他低一年的男生宿舍里。 在这种60%大学生毕业后失业的环境下,曹风和他的后辈们笼罩着一种情绪:大家失业时,情绪稳定; 找到工作后,他开始讨厌晚辈和晚辈的懒惰。 他似乎在工作时有一种优越感。 没有工作的人是可耻的; 看到他工作的时候,嫉妒的情绪也让晚辈和晚辈们急于找工作。 他一辞职,晚辈都懒得投简历了。  . 这是一群人的从众心理。 如果你看到你身边有很多相同情况的人,虽然他们会互相鼓励找好工作,但有时他们会互相“鼓励”,打破锅,回家隐居。 这种相互影响拖累的副作用不小。  


在今年的研究生调查中,大学生仍然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 数十名甚至数十名大学生正在争夺一份不起眼的工作。 这种现象在大城市并不少见。 上海、北京和广州仍然是今年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方。  


如今,像曹风一样,毕业还在母校附近的流浪家庭,在城市毕业没有找到工作转入考研的勤奋家庭,敬业的家庭 以低工资甚至零工资实现城市就业的人,我宁愿在大城市有一张床,也不愿愿意在西部基层的公寓里住一家……他们都被称为城市依赖症患者。  


我不想迷失自己


工作的时候很努力也很珍惜,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觉得工作的时候 ,离自己的想法越来越远,让我更加茫然,没有目标。 我知道我需要找到一份工作,但我迷失了自己。 此话一出,曹风凝视着远方,目光却是飘忽不定。  


 正因为如此,曹风常常怀念上大学前在一个小地方的生活。 他的精神虽然单调,但也很充实。 曹风如果不是来北京读大学,估计也能像老家几代人一样活下来,不管是农民还是外出打工,他都会努力工作,但一定是彻底的 和他现在的感觉不同。 在北京读书让我大开眼界,我的心智能力也成长了。 很难满足。 反而觉得越来越空虚。  


虽然现状不是很理想,但谈到未来,曹风还是相信自己30岁可以有所作为,因为还没有完全放纵自己,还在学习中 ,而且比工作中的很多人读的书更多。  


 原来每个人都相信地上的每一道光都是那个梦的结果,所以他们抬起脖子去接受那道光。 当他们的脖子发烫时,他们会感到温暖; 当他们晒黑时,他们感觉很健康。  ; 皮肤热,梦想更近; 水泡,已经在梦里,痛苦又快乐……电影《梦照进现实》中的这句台词,呼应了曹风现在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