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从来枭雄多磨难 曹操如何被吕布打败

本文发表于2022-03-09 11:53:33 最后修改于2022-03-09 11:53:330人浏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兴平元年春天,曹操从徐州回来。

从来枭雄多磨难 曹操如何被吕布打败

  此时的曹操,就像进了城以后发了财的土财主。第一个想做的就是把一直被他气得不行的老爹接进城来享享福。这些年来曹操东征西讨的,他的父亲没少跟着担惊受怕。退了休曹老爷子先是回到焦郡,董卓做乱的时候因为宝贝儿子的牵连,为了避难又折腾到了琅邪。就在不久前刚刚收到儿子书信说发财了,让曹老爷子赶快过来享福,曹老爷子乐得几天都没睡着觉。结果,人算不如天算,谁成想就在奔向儿子的途中让陶谦给害了。

  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决定东进城邑复仇。到了夏季,曹操派荀彧和程昱(曹操一生戎生涯中的两位重要谋士),再度讨伐陶谦。现在的曹操已非之前那个“吴下阿蒙”(当然,这个成语用在曹操这里还是有点儿早)一连攻下五座城,占领了很多土地,一直打到东海。

  回来之后经过郯县,陶谦的部将曹豹和刘备(刘备又怎么混到陶谦手底下去了谁也不知道?转职?)驻扎在郯县东边,奉命拦击曹操。杀红了眼的曹操怎么能是这两位所能抵挡的?(可能刘备那时候手底下还没有关张)于是曹操打败了他们,并且攻下了襄贲。

  有人说:冲动是魔。这话不假。当时军事政治处在极盛的曹操,报仇心切,所经之处,破坏城池并且杀害百姓。

  此时又偏偏赶上后院起火,张邈和陈宫叛变,他们迎来了吕布。由于曹操之前的行为惹起了民怨,各县郡纷纷响应。荀彧和程昱守住了城,范县和东阿县也守住了。曹操便领兵回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来了。从这里也看出当时曹操用人也是相当得体的。

  吕布来到徐州后,攻打城,没有攻下来,向西去驻扎在濮阳。刚刚经历了失败的曹操又说了一写颇为清醒地言论:

  “他吕布突然轻易地得到了一个州,不占领东平,截断亢父和泰山的道路,利用险要地形夹击我们,却驻军在濮阳。我就知道他已经无所作为了。”

  先分析敌人最有可能利用的优势;接着观察敌人实际采取的行动,最后通过两者的比较来判断敌人的水平,进而从自己所处的困境中为自己找到有利的一面--仅从这一点来看,曹操不愧为一代奸雄。曹操类似的思维逻辑,在不同的场合中出现很多次,并且大多由此为局面由危转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唯一的例外是在赤壁大战中后来碰到的那个曹操一生的天敌诸葛亮。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经过如上缜密分析,曹操决定出兵攻打吕布。吕布出城迎敌,先派出骑兵进攻青州兵。上回中说道,青州兵原是投降过来的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政治根基薄弱,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多次在曹军中担当炮灰角色。果不其然,很快青州兵败走,曹操的军阵也被冲乱。由此可见我党对我军长期以来一贯坚持不懈地强调的政治思想,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很可惜,当时的曹操还没有意识到狠抓政治思想工作的必要性,也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很快,曹操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曹操虽然冒着火骑马冲了出来,但是还是从马上摔到地上,烧伤了左手。司马楼异把曹操扶上了马,领着他冲了出去。

  曹操还没有回到军营,各位将领没有看到曹操很着急。曹操支撑着亲自去慰劳军队,但估计曹操应该还是把受伤的左手藏了起来。曹操命令军队赶快把制作攻城的用具,准备再次攻打吕布。三国的第一奸雄曹操和第一帅哥猛将吕布大眼瞪小眼的对峙了一百多天,这时候突然赶上闹蝗灾,老百姓们陷入了饥荒,吕布的军队的粮食也快吃完了,估计曹军也不可能借粮给他。于是,双方也分别退走了。

  通过这次失败的教训,我觉得曹操应该总结如下:

  1。冲动是魔鬼,凡是不能感情用事。

  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 ----罗贯中

命运的事情很难说的,曹老爷子发生那样的事情大家也不想的,饿得时候最好去吃碗面,一切节哀。切不可感情用事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破坏城池和杀戮百姓的事情是千万不能再干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雍正王朝的歌词放在这里先用用,估计性情和曹操颇为相似的四爷也不会介意)

  3。荀彧和程昱这两个家伙办事靠谱,经受住了考验;吕布徒有其名,不足为惧,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他

  4。以后投降过来的士兵,不能拿过来就用,士兵的政治思想工作很重要

  5。为了避免像吕布那样中途断粮的现象发生,以后长途远征的时候一定带足口粮;同时对于敌人的粮草,该偷袭偷袭,该放火放火。(此条经验在后来的官渡大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6。烧伤的左手这几天以免发炎,就不能沾水了。。。以上

  经过了再次的磨难,曹操向着那条充满着坎坷与险阻的枭雄之路又艰难地前进了一程。。。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