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诸葛亮究竟为什么不取代刘禅

本文发表于2022-03-07 01:37:09 最后修改于2022-03-07 01:37:090人浏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诸葛亮究竟为什么不取代刘禅

  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同意出山担任刘备集团的首席智囊,在激烈的竞争中为刘备集团做大做强提供智力支持。

  刘琮投降曹操后,刘备被曹操满大街地追杀,几乎走投无路。是诸葛亮挺身而出,单舟赴江东,力劝孙权联合刘备抗曹。虽然孙权在鲁肃的劝导下,已经决定和曹操刀兵相见,但如果没有诸葛亮出色的外交艺术,孙权未必肯拉绝路上的刘备一把,大不了孙权单独抗曹。

  赤壁之战后,劫后余生的刘备应该感到庆幸拥有诸葛亮,否则一旦孙权不肯帮忙,刘备早就见阎王去了。诸葛亮也通过联孙抗曹这次大手笔彻底征服了刘备,在刘备手上的牌面中,诸葛亮是当仁不让的“二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刘备攻下益州后,诸葛亮的地位虽然因为法正等新贵的介入而略有下降,但依然是刘备的当家大总管。刘备每逢外出办事,都要留下诸葛亮坐镇成都,在后方筹办粮草军需,史称“足食足兵”。刘备的家业能搞得这么大,不能说诸葛亮是最大的功臣,最起码也是最大的功臣之一。

  法正在公元220年去世后,诸葛亮在刘备的权力架构中又恢复了一哥的地位。太傅许靖在名义上是蜀汉君臣之首,不过许靖只是装点官场的漂亮花瓶。

  虽然两年后刘备东征孙权惨败,蜀汉官场精英损失了不少,比如良、黄权、张南。冯习、傅彤、程畿等人,但蜀汉的人才储备的基础?在。当然蜀汉精英死得越多,诸葛亮之于刘备的重用性就越突显,尤其是这场惨败之后。对于这一点,刘备和当事人诸葛亮心知肚明。

  因为夷陵之败,刘备本已日渐衰老的精神遭受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几近崩溃。刘备知道上天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保障蜀汉权力运转的正常,刘备不得不开始准备后事了。

  皇太子刘禅这一年只有十七岁,性情庸和,不具备单独挑大梁的能力,刘备必须找一个霍光式的总管家来代理执政。至于人选,刘备开始时未必只有诸葛亮一个选择,但选来选去,再没有人比诸葛亮更合适,刘备决定托孤于诸葛亮。

  ?刘备死后,诸葛亮不出所有人意外的成为蜀汉帝国的“相父”、没有帝号的皇帝。真正属于诸葛亮的时代,在他羞涩的走出草堂十六年后,才姗姗来迟。诸葛亮从踏进职场的第一天,他的角色就是刘备这家小公司的总经理,十六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过,虽然刘备的小公司早就发展成为大财团。

  诸葛亮跟了刘备这么多年,也基本得到了以他的地位所能得到的物质满足。刘备克定蜀川后,赏了诸葛亮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华阳国志》作万匹),诸葛亮一夜暴富。但诸葛亮出来混江湖,并不单纯是为了赚钱养家,而是轰轰烈烈做一场大事业?

  现在诸葛亮的机会来了,刘备把蜀汉的军政财大权全部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是否考虑过拿掉蜀汉刘家的招牌,换上诸葛家的门脸?诸葛亮要是成为公司法定拥有人,他也许会有更大的斗志来经营自己家的产业,如果能统一天下,诸葛家就可以坐享千秋万代的尊荣。

  至于夺位手段,学习王莽这个假道学“尧舜禅让”,流着鼻涕将小主子刘禅踢下台,随便赏个窝头,就算对得起老主子刘备了。这年头讲忠诚的不多了,千古一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时,可没想过当初老主子柴荣是如何厚待他的。

  在诸葛亮的事业规划中,夺位的念头不可能没有?这是人的本性,诸葛亮不可能例外。只是改朝换代是天大的事情,事关方方面面的利益,绝对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不能头脑发热。

  诸葛亮擅长战略谋略,而且为人谨慎,在进行一件事的前景规划时,他会通盘考虑其中的利与弊。这样的方案可不可行,如果要做的话,有可能遇上什么样的阻力,如何解决这些阻力,都是诸葛亮面对的大问题。

  以诸葛亮的智商,他很快就能够对是否改朝换代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做的政治风险极大,“诸葛一生唯谨慎”,他不会轻易去拿九族

  出人头地建奇功

性命赌这一把,万一要赌输了,一切都没了。诸葛亮用智,都会在百分之一百的肯定之后才会出手?0。01%的失败可能性=99。9%的失败可能。

  虽然刘备临死之前,就举国托付诸葛亮,并和诸葛亮进行了二人各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谈心。刘备满脸真诚地告诉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从字面上的意思看,刘备给了诸葛亮一张权力通行证,也就是诸葛亮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改朝换代。诸葛亮对刘备的作用不需多讲,但刘备也并没有亏待诸葛亮。刘备除了老婆没舍得给诸葛亮,该给的都给了,儿子也交给诸葛亮抚养,从刘备的角度来看,他已经仁至义尽了。

  但人都是有私性在的,绝对大公无私的人物,几乎就不存在。在权力私有化的时代,刘备不可能有这份胸襟气度,曹操也没有。刘备创业极其艰苦,一生大起大落,好容易积攒了这份不算太大的家业,怎么会轻易让给外人?

  刘备和诸葛亮在茅庐相识以来,他对诸葛亮一直是“敬神而远之”。他们在事业上是几近完美的结合,但在感情上,很难说他们是铁杆的知心朋友,诸葛亮知道他和刘备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正基于这种感情上的距离,刘备在托孤时,重点有两个,一是让诸葛亮尽心辅佐刘禅,二是提前在诸葛亮的头上套了个政治紧箍咒。刘备知道诸葛亮这样的正统儒家知识分子最重名节,如果诸葛亮真的变心,那刘备的这句话就将在诸葛亮的道德禁地中折磨他一辈子,让诸葛亮永远生活在背叛和内疚之中。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