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三国里的“跳槽王”
三国里跳槽的精英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创业型的跳槽者,其代表人物是刘备。刘备先依附刘焉,后来跟过袁绍、曹操这些“大企业家”,还跟刘表干过,甚至和吕布谈过“合作”。这种人不在乎有多高的职位,他更在乎能否快速学完所在单位的精华。通过游离于各个单位之间,刘备汲取各方经验,为创业作准备。
第二种是老板无能导致的跳槽者,其代表人物是刘璋的老部下张松。其实张松在刘璋公司过得挺自在,很被老板赏识,而且是活少钱多离家近。但是张松不满意,因为刘璋“禀性暗弱”,根本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说不定哪天就破产了。于是,张松决定另择新主,最后选定刘备。
第三种类型是在原单位不受重视的跳槽者,其代表人物是许攸。许攸原是袁绍的部下,官渡之战中,许攸向袁绍献计,趁与曹操相持官渡的时机,派一部分人掩袭曹军的大本营许昌,然后首尾夹击曹操。袁绍不但不以为然,还偏听旁人之言,将许攸逐出军中大帐。许攸一想,我跳槽算了,他连夜投奔曹操,并授计曹操劫烧了袁绍屯于乌巢的粮草,导致袁绍大败。
许攸因前老板不重视自己而跳槽,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就在于他的“跳槽”方式有些不地道,为取悦新主人而泄露原单位的机密资料。这是当下的跳槽者需要禁忌的事情。长此下去,所有人都知道了你的操行,你在这个圈里就混不下去了。
第四种类型是毫无章法的跳槽者,这类人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走一步是一步,得过且过,甚至连下一次跳到哪里自己都不知道。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是吕布。吕布原是丁原的义子,董卓派人带着金珠宝马去“挖角”,吕布就砍了丁原的脑袋,转身拜了董卓当干爹;王允巧施连环计,吕布就认
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王允当义父,英勇地把董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卓刺于马下;白门楼上,战败被俘的吕布向当年称兄道弟的曹操乞降,还不忘加一句“愿拜为义父”,不过曹操不乐意步前两位干爹的后尘,一根绳索结束了吕布的跳槽生涯。因为吕布极具个人色彩的经历,张飞送他雅号曰“三姓家奴”,十分贴切。吕布可以说是三国第一猛将,论能力自然不差,但他却没有成就功名,反而英雄早夭,其原因就在于他太没规划性,可称得上是三国中的“跳槽王”。但这个“跳槽王”最终却成了“跳槽亡”,成为三国时期最失败的跳槽者。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跳槽者起初的梦想都很美好,但事实证明,跳槽是把双刃剑。跳槽也有跳槽的规矩,坏了这些规矩,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估计也没人敢接受你。跳槽者需要遵守的首要规矩就是切莫贬低前单位。魏延杀主投靠刘备,其实就是在说,我前单位太垃圾,根本不是人待的地儿,所以我就跳你这来了。结果魏延并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欢迎,相反还招致反感。为什么呢?因为你现在在我这大骂前单位的不是,那等你从我这离开寻找新公司的时候,肯定也会大骂我的不是。这就是魏延跳槽带给我们的教训。
此外,跳槽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跳得太急、太频繁效果未必好。不能凭一时之气与一时心血来潮便马上跳槽,应该沉住气,选择时机,争取跳一次成功一次、收获一次、升华一次。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