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三国十大统帅

本文发表于2022-02-17 16:37:59 最后修改于2022-02-17 16:37:590人浏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三国十大统帅,排名分先后。

三国十大统帅

  入选细则:

  1、指挥过大兵团作战,以当时的兵力,三万以上算大兵团。但是考虑三万人以上的会战毕竟不多,个别入选放宽此限。

  2、有军事独断权,也就是独当一面,无上节制,假节是也。

  3、只算三国中前期,后期表现机会太少也无精彩战例,因此排除陆抗姜维陆抗邓艾杜预羊祜王浑等人。

  评分参考:

  1、主要以军功为依据,毕竟军事指挥才能的直接反映结果就是军功。

  2、以爵位官职为参考,你们可以不相信我的眼光,但是曹操刘备孙权看人比我们都准。不过这条要排查掉一些亲信官居高位而能力平平者。

  3、充分研究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对各战役的描述以及结合当代军事史论,对一些三国演义中被掩埋甚至颠覆曲解的人物事迹深度发掘。

  第一名:周瑜 S

  三分天下第一人,无论水战陆战都是顶尖高手,并且有极高的战略眼光,胸中有一扫寰宇战略构思的军事统帅,除兵家圣贤岳飞外,就是周瑜。赤壁之后,进江陵襄阳,有取中原一统天下之势,克敌于无形,奇谋倍出,若使公瑾多活20年,无三国之分。

  第二名:曹操 S-

  因为这里只是排军事统帅,孟德屈居第二,若论文治武功,曹操应当是三国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一生用兵几乎没有破绽,赤壁也没主动失误,实在是对手周瑜太强,先后扫平各路军阀,用兵之神不在赘述。可惜败给周瑜后,再也没有大的军事建树。

  以上两人在各种对决中都明显高出对手一个档次,曹操打关西诸军简直跟玩儿一样,二人的共同点是深度精算,战略战术都极其精通,稳重之时亦能奇谋百出。即使单从军事角度看,这二人可以入选中国古代名将的前20,尤其周瑜,位置当在岳飞韩信白起之列。

  第三名:孙坚 A+

  单从山东联盟讨伐董卓的战绩看,孙坚比曹操强,但是那个时候的曹操还显稚嫩,没有可比性,孙坚作战的特点就是一个字——猛!不单将猛,其亲兵也异常凶猛,史载有其用步兵胜董卓骑兵的记录,可惜没有详细记载是如何胜的,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优势大的不止一丁半点。孙坚一生几乎打遍了大半个中国,以平民出生靠军功奠定了吴国的基业,排第三当无异议。

  第四名:孙策 A+

  好吧,又是吴国的,我实在不想被说成吴迷,你说吴国那么多牛人,为什么不是吴国统一天下?答案是,你看这几个谁活过了40岁?孙策大部分战功是作为袁术的部将获得的,袁术称帝的资本不是传国玉玺,而是孙策,连南阳都是孙家打下来给袁术的。其后独立开辟江东,势如破竹啊。所谓狮儿难于争锋是也。孙策打仗酷似古代另一名将—

  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 ----罗贯中

—项羽。我想把项羽排第四,不算抬高吧。

  第五名第六名:司懿、诸葛亮 A

  这两人应该是并列,实际作战中诸葛亮还略胜,这两个人讲起来可以单独写一长贴,我尽量简述。首先,诸葛亮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智慧的象征,是一代大神,我以无比敬畏的心

  子浑身都是胆也!

情拜读了正史中对他的记录,并长期可以背诵出师表。但是对其无比的崇敬依然难掩我对其军事才能的失望乃至“诋毁”。我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为万世楷模当是因为他的两个特质——勤政、清廉(这两者是百姓对官员最渴求的)。当年读及诸葛亮临终上表言及家产不过良田十五倾桑五百而已,我是掉泪的(我读史掉泪数次,孙权路过吕范墓祭拜大呼子衡我也掉泪了)。不过事必躬亲不见得是好领导,从领导艺术的角度说。好吧,说正题。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一来就受到刘备重用,实际刘备阵营无军师这个职位,甚至诸葛亮都算不上是刘备的智囊,谋主是法正。而且诸葛亮长期没有兵权,刘备在位时候,诸葛亮更多的是萧何一类的角色——大官家而已。一直到公元225年,诸葛亮才第一次领兵,到第五次北伐234年死在五丈原,其统兵时间甚至不到十年。纵观诸葛亮十年统兵,长于治戎奇谋为短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其五次北伐均告失败,对手不过是张合、曹真、甚至夏侯懋之流,第三次北伐才出现司马懿这个对手(多亏有司马懿,否则我很难将他排到前十。)从司马和诸葛的对持来看,局部战役诸葛是占上风的,可惜蜀国国力有限,补给线又长,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诸葛的评分,司马貌似很惧诸葛,多次避战,是威名邪?是战略邪?

  司马懿,狼顾之人,晋朝的奠基人。曹操在时对其颇多顾忌,能让一代奸雄曹操觉得顾忌的人只有两个,司马懿和刘备。曹操死后,司马懿开始走向前台,具体功绩不赘述。从数次北伐和司马西征和后期解围襄樊等战役来看,这二人都是战略高手,大局观统帅能力极强,但是与S级的大神相比,二人少了微观操控能力,(也就是微操不怎么好),临战穿插布局能力一般,对突然闪现的胜机把握远不如周瑜曹操,如北伐战役中郭淮向司马进言抢占河道北岸等。综上,两人同属于战略权术高手,而不以统兵得威名,因此并列。

  第七名:吕蒙 A

  从史书上看吕蒙给孙权的上表中,很多都是攻略战计,也就是说是实际可操作的,这跟马谡的那些“攻心为上”的战略理论不一样,是实实在在的的攻略。吕蒙在战略高度上可以和周公瑾并列,他有一颗北进中原的心,而且付诸实际行动。如果你读的是三国志而不是三国演义,你会发现他在击败关羽后没有立刻被“索命”,而是在荆州做了很多部署,在临战指挥上,吕蒙也是胜过诸葛司马的,孙权非常看重吕蒙,认为他是自己发现的一个军事天才,吕蒙病危的时候,孙权去探病又害怕惊动吕蒙就在墙壁上挖个洞偷窥,看到吕蒙稍微能吃点东西,孙权就高兴的对左右欢笑,看到吕蒙呻吟难受,孙权就比他更难受,吃不下睡不好叹息良久。我觉得这比韩剧感人多了,这是男人的韩剧,一种催人泪下的国士情节。

  第八名:陆逊 A-

  陆逊一生打过两次大会战——猇亭和石亭。猇亭战让他排进前十,石亭战让他只能排第八。火烧连营的精髓不是火攻,实际上是诱敌深入的精妙,“能而示之以不能”。石亭战没有全歼曹休说明他的指挥艺术有限,料敌算策都排在周瑜吕蒙之下。更重要的是,在大神们一个个死去之后,陆逊固守他的江陵防御思维,领兵八万而没有再为吴国开辟一寸魏土,他只能算是一个三分天下的将才而不是鞭指寰宇的天才。作为三国志中少有能单独立传的将领,陆伯言排第八当之无愧。

  第九名:关羽 A-

  关羽击败了于禁,别说那是天灾,于禁要那么容易被俘就不是五子良将了,你让马谡上去天灾一个试试。如果当初诸葛刘备能够及时感知到荆州的瞬间变局,如果关二能够更有政治头脑的结盟吴国,甚至关二相信曹军射过来的吴国密函是真实的,那么当时已经威震华夏的关云长都是可以活命的,只要他不死,那三国历史就将被重写,蜀国不会陷入“惟备耳”的窘境。依靠关羽的威名,守住荆州哪怕仅仅守住北部甚至西部一点点,就占据了长江的上流战略要地,吴国魏国都不会敢越过关羽的守境,以后无论是诸葛北伐还是吴国北伐都将多出一个绝对的战略出击点,配合陆逊的荆州八万人,襄樊都是易如反掌,那么吴蜀的秘密协议或许不是一场梦。不要因为历代皇朝的封号而高台关羽,也不要因为兵败身首异处而看低二哥,他不是一个战神,但绝对是一个威震华夏的万人敌,一个中流砥柱般的国之栋梁。

  第十名:夏侯渊A-

  他排这里应该有争议,我一直在纠结曹仁张飞甚至吕布是不是更应该在这里,暂时先放夏侯渊吧!夏侯渊用兵也就一个字——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加上作为曹操的家族将领,夏侯渊享有军事独断权,先打,打完再给曹哥汇报。在征伐西部战场上,夏侯渊将他的军事策略展现无遗,长期作为曹操势力的西线集团军司令,虽然最后死的狼狈,给A-应当不过分,如果不是死的那么狼狈排第十我会更有底气点。

  这里说说哪些有争议但是没入选的名将

   [吴国]

  吴国因为有孙坚孙策培养的一大批高级将领,又长期与山越作战,其优秀军事人才一直层出不穷。

  朱然:补习下,周瑜死后,都督一职成为吴势力的最高军事统帅,周瑜临终推举鲁肃接班,鲁肃走后,严峻被孙权指定为都督,但是严峻数次上表推辞,表示自己不是这块料,孙权嘉许之,换成了吕蒙上位(这里为什么是严峻原因复杂限于篇幅不表),吕蒙病危,孙权问谁可以接班,吕蒙推举的不是陆逊,而是朱然!可见朱然在吴国地位之高。陆逊上任后打猇亭之战诸将多有不服,认为朱然等人比陆逊更有资格啊。这里不得不赞一下孙权看人的眼光。后来江陵百里洲战役,充分表明朱然虽是胆气过人勇毅万人敌,却不是帅才,节度军队的数量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读正史关于百里洲的记录。评分[B+]

  吕范:吕范在三国演义中出镜率不高,知名度因此不高,实际此人在吴国的地位可比肩关张之于蜀汉。我说的是地位,不是指作用。因为吕范不是万人敌,更多时候他是最为孙权得力的封疆大臣,长期独当一面,官至前将军(关羽最高的官爵也正是前将军)。在周瑜走后,吕蒙出现之前,孙权独自统兵抗魏八年,因为没有好的将才,本来吕范是完全有资格接任都督职位的,孙权考察后认为吕范稳重任毅可以作为守将(类似曹仁),挑重担还是差点,转而重点培养吕蒙蒋钦,也就是著名的孙权劝学。评分[B]

  甘宁潘璋周泰徐盛凌统黄盖董袭太史慈:这几位都是猛将不是统帅,甘宁被称为勇将,拼军功如拼命。潘璋是甘宁之后吴国打仗最凶猛之人,和甘宁类型相似,其军功也在甘宁之上。周泰徐盛凌统都只是部将,没有单独领兵的记载,带亲兵不算统兵。这里重点说说凌统,如果凌统不早逝,是极可能成长为吴国的中流砥柱的。黄盖比较奇怪,如此智勇双全,资历又老的名将,在吴国却只是一个太守加偏将军,正史记载他的事迹全是好事没有负面评价,而且还有赤壁火攻和武陵五百人平叛蛮夷数万等亮点事迹,只能说吴国俊杰何其多也,又或者黄盖如朱然一般可将千人而不能统兵甚重?董袭陈武应该放一块,两个人是孙权的羽林卫,类似赵云许褚。太史慈!死的早啊,他要不死应该也有机会进前十的,我说的是有机会。

  朱桓:估计他不会有争议,我想说实际他也很牛。

  孙权:诸葛五次北伐,你知道孙权多少次?9次!可能有些不是他亲自带队,但是都是他坐镇部署的,和曹睿这些人的部署不一样,孙权是有一些军事才能的,出于对吴大帝的敬仰,特意列出来,不评分。

  [魏国]

  魏国的人才是最多的,但是由于曹操本人非常之能征善战,所以曹军将领独当一面能指挥大军团会战的机会并不多,至于后来的曹真曹休虽然指挥过大战役但是估计这些人不会有争议故不罗列。

  张辽:五子良将之首,孙权在逍遥津之后一直非常忌惮之人。现在辽迷也非常多,我这里来“黑”他一下,首先,在曹操心目中,张辽的位置不如于禁夏侯渊,更别说曹仁夏侯惇,可能就比乐进徐晃张合李典类似。其次,张辽前期没有单独统兵的事迹,大部分时间他只是作为部将参与。真正让其扬名的是八百人威震逍遥津,但实际上逍遥津只是退敌,而不是大捷,据说差点活捉的孙权,后来曹操来视察,张辽得意的描述说当时是不认识孙权不然肯定能活捉,呵呵。不过不能否认张辽的确是三国名将,长期作为方面军统帅镇守吴国边境,抱病击退吴将吕范(见前文,充分说明吕范的确够水)。综述,张辽是猛将是骁将是名将,但是不是名帅,论军事指挥艺术,他不如吕蒙,甚至不如自己的老上司高顺吕布。另外,张辽也是前将军,这个位置真是牛人多啊。[评分B+]

  于禁乐进:如果不是水淹七军,于禁应当入选前十,至少是无限接近啊。晚节不保,可惜可叹。其坚毅沉稳的作风曹操是非常喜欢的,史载曹操尝将他比古代名将。更重要的是于禁和乐进都是一步一步从基层打上来的,两人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经常是作为先登(最先登上城墙)立功。有一点比较有意思,关羽投降后回归刘备被赞义薄云天,于禁回归后却受到叛徒的待遇,后死谥为厉侯,嗟乎!何厚此薄彼如斯啊![评分B+]乐进身材短小,打仗作风顽强凶悍,只知向前,从不后退。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时候,曹操特意有指示,其它人都可以出击,独乐进必须在城内,就怕他出去就不知道回头了。不过乐进独当一面的时候少,[评分B-]

  夏侯惇:重点说说夏侯惇,必须重点说。他在魏国的地位非常特殊,为什么?!因为他一直没什么军功但是将军位置却一直是最高的!绝对没人那怕短暂的位居其右。一直做到大将军。貌似自从瞎了一只眼睛后连战场都很少上,而且被每战每败的刘备在博望坡还赢了一回,干!真是丢人啊。那为什么曹操为什么看重他呢?我认为原因有几点,一、他是福将(类似蒋介石的刘峙),也是曹操的近亲,这种绝对的信任使得每次曹操外征都留夏侯惇镇守后方。二、因为国是造成的残废,曹操的一种心理补偿。因为“盲夏侯”曾经是以勇猛著称的,盲了后不可能那么勇猛了。三、夏侯惇一生不置家业,这种俭朴作风曹操非常欣赏,也希望能立为家族将领的风向标杆。四、对曹操绝对的忠诚,死前大呼羞做汉臣要当魏将。这话不是人人都能说的,所以他死后和曹仁、程昱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但是夏侯惇所受到的信任重用和礼遇都不是基于他的军事才能,故不入选。评分[B]

  张合:对不起,名字写错了郃太难打了。此君非常有意思,遇强必败,遇弱必胜。所以,基本上可以把他作为一流名将的分水岭,打得赢他就是一流名将如张飞诸葛亮,不打赢就是菜B,如孙盛马谡关西胡羌杨秋之流。实际上,五子良将都有自己的代名词。于禁:毅重,乐进:骁勇,张辽:沉稳果敢,徐晃:严谨,而张合是巧变,也就是说张合实际上是一员智将,而且是一员经验丰富的宿将,领兵40多年啊!所以碰到马谡这样的纯学术派,完虐之!评分:B

  曹仁:如果夏侯渊算是西线集团军司令,那么曹仁就是南线军的总司令,而且任务完成的比夏侯渊完美。作为曹操军中少有享有军事独断权的将领,曹仁大部分时间都在防守,所以三国杀中给了人家一个拒守的特技- -!只是守城是看不出一个将领的全部军事才能的,也不容易获得军功,但是如果来攻城的是周瑜吕蒙关羽这些大神,那评价就不一样了。评分:A-

  [ 蜀国]

  一个很杯具的事实是,跟大部分感觉的蜀国名将层出不穷正好相反,蜀国的人才是最少的,本来我打算只罗列2个人来作为竞争十大统帅,由于蜀国连周仓廖化之流都有如此高的知名度成为所谓的名将,我不得不把一些甚至不具备入选资格的人都拿来“争议”一番,并且每个人赋予一篇长篇大论。蜀国人才之少是见诸史料的,魏国普遍认为,蜀汉统兵之人“惟备耳”,而刘备本人知道自己曾经的谋主徐庶投奔曹操后官不过中郎将,叹道魏国“名士何其多也”,诸葛亮北伐之中也数度感觉良将困乏甚至不得不重用不怎么给自己面子的魏延和非亲信吴懿,当然蜀国人才凋零和诸葛亮本人是有很大关系的,吴国和魏国都通过征讨蛮夷以及各种平叛过程中提拔了一大批后起之秀,而诸葛亮先后出师表所罗列的人才都是刘备看重提拔的,甚至原本刘备有意栽培的李严马忠魏延也先后被埋没。通读三国志会感觉整个一部吴魏南北争霸史,蜀国也的确是作为一个小国弱国而短暂的存在着。

  赵云:云迷太多,我不得不将你第一个列举出来。如果只看三国演义或者只玩过光荣三国志的同学就不要来“争议”了,引用《云别传》的都

  可以。首先我要说的是赵云绝对不单单是一个警卫队长,那些黑云的和云迷一样无知。赵云在刘备起兵初期,担任过骑兵总指挥,要知道那个时候骑兵是非常宝贵的,类似二战时期的装甲部队,刘备一向以善于发掘人才而著称,(孙权是善于将将,曹操是善于一切!)能让刘备“寝则同床”就是关张赵三人,可见赵云的综合素质绝对不低,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军事才能很高,何况对赵云的看重也是前期缺兵少将,刘备站稳后并未重用赵云,现在居然有云迷说是赵云本身很低调不愿意邀功接受爵位将军位,拜托!就算赵云不邀功,他没官爵怎么领兵啊,你一个团长带领几百人去打人家一个集团军?你没将军位如何服众,底下的将领怎么受你节度?好吧,赵云人品很好,将领都听他的,那士兵呢?那边出来一个乡侯前将军,你杂号将军赵子龙来也?立马这边士气全没了。关键还是赵云本身统兵能力太过一般,基本上刘备不给他带兵,就一次配合黄忠作战,刘备称其一身是胆,这也不是赞他军事才能的,要夸他会将兵会打仗应该说有古将之风,吾之韩信白起也。刘备死后,诸葛用他单独带过一次兵,作为疑兵而已。说实话,赵云能够在惜墨如金的三国志露脸得益于他两次救后主,赵云绝对不是万人敌不是一代名将甚至不是好的将领甚至他或许文官事做的更多。所以不好意思,评分 C-

  张飞:先评分!A-!我想被那么正史记录为虎臣、万人敌的人绝对不是水货。张飞击败过张合,这就够了,前面说过,张合简直就是名将分水岭。这里还要解释下为什么魏延做了汉中王而不是张飞,因为张飞出名的“暴而无恩”,而那时候屯汉中是需要布恩的,不是说魏延就胜过张飞了,三弟在蜀汉统兵能力前三的交椅绝对不可动摇。

  魏延:先平反!魏延绝对没有反骨。守汉中和北伐将魏延的大智大勇表现的淋漓尽致,堪称蜀汉继关张后的又一万人敌。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守汉中的战略方针,十万人放入汉中,可以各营垒为据点,以骑兵穿插分割,切断粮道围歼打援,而举国而来则需要战略防守,刘备懂了,汉中王非魏延莫属。至于子午谷之计,我认为是不可行的,又或者只是魏延一向不给诸葛面子的一种马后炮。这里介绍下古代兵法中“万兵驱驰”的概念,也就是说一万士兵攻城,如果守军没有援军,以通常驻军四面守卫的话,如果一万人马不计损失四面强攻,大约吃完早饭,中饭之前可以破城。这个概念是冷兵器时代通过经验和实战检验得出于精算理论符合的。那为什么黄盖五百人守城为什么一万蛮夷没攻破?因为是蛮夷嘛!这个理论前提是双方都是正规军,黄盖发现对手是乌合之众后,故意打开城门(如果不开城门蛮夷就算爬城墙估计也能破城),然后用步兵方阵顶住城内成半包围,蛮夷一拥而入,前面被顶住后面一个劲往前拱,自己人都踩死不少,城楼上还有射箭倒油的,如果换了是周瑜攻城,黄盖你开城门试试。正是有这个万兵驱驰的概念,周瑜以2万5的兵力取襄樊才更显得军事指挥艺术之高超,魏延子午谷之计之不可行。评分:B+

  马超黄忠:黄忠只能算爪牙,算不上万人敌级别,而且属于被刘备临战发掘出来的人才(刘备有一个看家本领是可以通过谈话就发觉将才)。斩夏侯渊是法正的奇谋,也是夏侯本人性格决定,白地将军嘛,算不上是黄忠的军事指挥,不过从此威名算是有了,威名这个东西很重要,冷兵器时代,将军的威名直接决定交战双方的“气”,这东西就跟光环一样,对手士气-1 攻击力防御力-2 我方士气+1 忽略目标物理物理攻击都有可能。评论马超让我很纠结,因为他是我的祖先。去年修族谱的时候,有海外的“金紫马”盟会人士说福建一带的都是马援的后人,还追溯到了马服君一辈,当然族谱没那么靠谱,现在除了孔家有族谱外其它超过100年的都是假的,建国后某次运动中族谱这东西作为四旧是被烧过的。言归正传,马超首先威名绝对够,很够!够到刘璋看到马超来了就投降了,这光环,直接必杀啊。但是他本人在和曹操的作战中表现很一般,也可能是曹操太强了毕竟是S大神。不过后来被杨阜击败,则充分看出他和吕布一个类型,属于政治头脑很简单的人物。黄忠 B- 马超不评价。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