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家族的幸福生活
自古升官,路有千条,形形色色,难得尽述。
老爸有本事的,在襁褓里就可以做官;上面“有人”的,做官的大门也向你敞开着;隋朝之前,一般是靠推荐与选拔相结合,汉代就设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专门搜罗有意做官的人才;靠造反――招安之路做官也算是一条捷径;另外还有上不得台面的黄门、红门、后庭、前雄之类;苦读个秀才――举人――进士?这是大隋之后的一条极窄之独木桥,你要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付出一生的代价,成功的比例也就1%往下吧。但靠修仙升官的大概只有天师张门一家,汉和帝时的张陵就开创了这旷古先例,曾被因修仙有成而晋位太傅之职,并封冀县侯。
官位这东西,你越拿她当回事,她就越是回事,你要视她是只破鞋烂靴,她就连位街头拉客的“小姐”也不如,“小姐”们还能“自食其身”呢,那官位可是吸食的民脂民膏,并无时不被一些乐于此道的流氓强暴着。
张陵就是位看透了官场底牌的高人,不屑此一品高位,避官而走深山,继续他未竟的修仙大业,先居江西龙虎,后临西蜀鹤鸣,据其信徒说炼丹大成,并一人独歼百万鬼兵,据说终得大道,白日飞升,据说直到今天还在天上值仙班!
由于张陵是修道成仙,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中间塞进一个道字,后人都称其张道陵。又因皇帝曾拜其为太傅――太傅,天子的老师也――大家便尊其为天师,后世也就跟着把张天师叫响了牌子!
另有一说是天上的玉皇大帝亲封的: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重阳佳节,张陵等三人在群山绝高之处,依时服下龙虎大丹,果然灵验非凡,不多时一天使飘然下凡,手持玉册传玉皇大帝旨意:封张陵为“正一天师”,自此修仙成功,白日飞升仙界,从此留在了凡间“天师”的名头!
插一句:成仙的四人中还有天师的夫人,夫人能一块飞升成仙,当然是因为配合天师修炼“房中之术”有功于仙界,再说了,到了天上就不修习此妙术了吗?真要把功夫荒芜了,那多遗憾
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加寂寞?成仙不易,决不能大家都去,再说仙人队伍肯定也是有编额的,决不会像凡间的官员,可以无限设置副职,看人添置局、办,要是那样,大家都成了仙,谁留尘世当官?当官的又哪里去找被管的人民?那不是主仆不分了吗!
张天师成了仙,可是那些徒子徒孙却难以有这福分。但是大伙谁也不想错过仙缘,所以志同道合的人们就自然聚到了一起,共同把自己列入了神仙候补的队伍,称为道教,张天师这一嫡系便称为天师道教,并按照张天师的“临仙遗言”,由他的儿子张衡继承老爸的天师之位。
不过儿子倒不敢占用老爸的字号,改了一个字,称为:嗣师,但张天师的深谋远虑之处在于还定了个规矩:学习皇帝们的世袭制度,天师由张氏一脉代代相传,与天地同休。
二代张天师――嗣师张衡虽没能把老爸留下的修仙事业发扬光大,但却也精通了老爸的主要业务:医生。也就是给人洒符水治病,一般是凡是没死掉的都治好了,不死不活的当然是病人的心不诚所致,收费也是按照老爸留下的惯例:避免通货膨胀银钱贬值,一律自愿捐助五斗米――所以圈外人也称其为五斗米教。
众多学员的学费也是执行的这个惯例,孔夫子当年办学收几束肉干,张天师办学收五斗黄米,今天上学要交上万人民币。看来还是道教高尚些。
后来黄巾起义也是打的道教的招牌,那张角就自称为80道人,但是经此一乱,二代张天师的学费、医疗费却是再收不易了,桓、灵之乱过后,灾年时谷米涨价到了一斛五十余万钱,平民百姓谁能交得起?只感叹那创业的张天师确有后视之能,认粮不认钱,还怕你物价飞涨?
张衡这二代天师有点窝囊,不仅由于修仙事业发展大环境不利,而是自己在教内也大权旁落了,到了这嗣师临成仙的那几年,教内的事务基本都得听一个叫张修的道友指挥了,那张修看来政治水平远高于只顾成仙的张衡,暗暗早就羡慕道教旁支张角,准备干脆另辟捷径,扯旗反了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何况嫡系天师道教在此!
莫非要放弃道祖张天师修仙升官的正途,而要走造反做官的邪路?
那嗣师张衡没有造反做官的俗瘾,并且不屑朝廷给的“黄门侍郎”的虚官,还是学习老爸好榜样,继续自己的修仙大业,据说后来果然步了老爸的后尘,在汉灵帝光和二年也成仙去也。
二代天师做仙不做官,三代天师张鲁可是官、仙都爱做。汉献帝中平元年七月,张衡伙同前辈道友张修率五斗米道众,在巴西郡起事,这下道教一下成了“米贼”。
天子其时自己正本命不顾,又怎管得了人数众多的五斗米贼?只好委托本家益州牧刘焉进行统战工作,只要接受和平改编,要地盘给地盘,要官位给官位,实在不行,一国两制也成,只要你承认是大汉臣民。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