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弱的刘璋有个强悍的儿子刘循
刘备的收川行动:本来自与刘璋翻脸以来,战事异常顺利,再加上前锋主将黄忠勇冠三军,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刘备才得以兵围雒城,成都在望,但不曾料在雒城却碰上了一个难缠的对手,刘璋的儿子:刘循。
刘璋虽昏弱,其长子刘循却是个不易对付的角色,由绵竹退守雒城后,刘循手下尚有两名大将:刘璝、张任。刘璝善守,被刘循委以坚守雒城的全权督军重任;张任善战,被授予前敌主将,率主力驻防雒城之外的雁桥,以期于野战中挫败荆州客军的锐气,就算能相持于雁桥,那刘备军也必然长耗不起,更何况还有后方成都的支援,雒城之战刘循开始时并不落下风。
谁知雁桥之战大出刘循意外:那张任竟认为益州军已处于“哀兵必胜”的地位,尽出主力与刘备决战于雁桥,刘备的荆州部队初战即败退,张任持勇掩杀,轻兵冒进过于深入,结果被刘备与庞统预伏的魏延军伏击,招致失利。欲回师雒城又被黄忠率精兵截断了归路,以至张任本人被刘备擒杀,益州军大败亏输。
对刘备来说,现在是形势一派大好,庞统也认为雒城攻克在即,乘胜挥师围了雒城之后,才发觉不是那么回事:那
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罗贯中
刘循接受了张任兵败的教训,决不再出城作战,由刘璝督战于城头,刘循调度于城内,刘备军的数次强攻竟然损兵折将,毫无战果!庞统有点沉不住气了。尤其是见刘备急调留守荆州的诸葛亮与张飞、赵云、刘封等入蜀助战,庞统更是心里不是滋味。但刘备此举实际甚是明智:雒城急切不能得手,战势眼看将不利于荆州军,东面的巴郡若出兵援助雒城,刘备军无疑将处于首尾难以兼顾的境地;尤其是成都的刘璋若举精兵来援,那荆州客军形势将更为不妙,三面临敌,久困于坚城之下,必败无疑!
荆州军出动巴东,将缓解雒城围城部队的压力,最起码来自东面外围的危险不存在了;至于刘璋成都的援兵?那就不是刘备所能指挥的了,只能寄希望于刘璋按兵不动,坐视雒城被围。
刘璋还真是按照刘备所希望的部署兵力:守卫自己所在的都城是重中之重,精兵虽有,焉能轻易出动?至于儿子苦守的雒城?发挥自己的潜力吧,指望虎父接济的无不都是犬子,要相信儿子的能力,烈火练真金,困境铸英雄!
开始的雒城攻防战刘循还真不负虎父所望:竟然在守城战中取得了一个绝大战果:把刘备的军中主谋、军师中郎将庞统给干掉了!
庞统可不想熬到诸葛亮等人来到再拿下雒城,立功过于心切,指挥作战时站位过于靠前,竟然被一支流矢射中了要害,当场殇命于雒城之下,“凤雏”尚未长为成鸟,便提前进入了“涅磐”期!
刘备闻噩耗大为悲痛,言则流涕。爱屋及乌,爱才及父,在拜庞统老爸为议郎并迁谏议大夫的同时,亲自督军死死围困雒城,誓要为庞统复仇!至于刘璋?暂时顾不那么多了。
刘璋还真的不用刘备顾虑,竟于成都手握三万精兵,眼睁睁的看着刘备在雒城将围困进行到底,倒像是在体验坐以待毙到底是什么滋味?
儿子刘循还真是不含糊,面对刘备大军的围困强攻,坚持不降,抗战到底,这一守竟然
安居在家是父子关系,受命于国家之事,是君臣之分。(没有父子关系)充分体现曹丞相执法严明,不询私情,教子有方,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种美德值得中华民族借鉴和发扬。! ----罗贯中
将刘备牵制在雒城城下一年有余!雒城被围城之时,已投入刘备军中的法正曾苦心来书成都劝降,刘璋不置可否,却又不采取任何行动支援雒城的儿子,只知成天苦闷愁思、会议不断,最后也没拿出任何决议。
其实,初与刘备翻脸时就有人提出过一个极好的抗战方略,这个人叫郑度,他给刘璋出了个“坚壁清野”的主意:“刘备客军无辎重,无法持久作战,应当尽撤巴西、梓潼人民于涪水之西,粮草一概烧光,然后高垒深沟,决不与刘备作战,不过百日,刘备必将自走。那时出动打击掩杀必能擒杀刘备!”。
据史载,刘备闻听此消息大惊失色,唯有深深了解刘璋的法正不屑此消息,法正对刘备保证:放心,刘璋其人,向来不听正确建议。
知刘璋莫若法正,那刘璋确实是个固执的主子:早在请刘备入蜀之时,先拒绝了主簿黄权的苦心婆心之警告,后不理采从事王累的倒悬城门的死谏,现在当然不能听从郑度的胡说,拒绝的理由绝对伟大感人:“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执政以民生为重的好人刘璋!
就这样,在“好人刘璋”的耐心等待下,荆州的诸葛亮尊刘备的意见,留关羽镇守荆州,自己起军数万,与张飞、赵云为前锋,兵分北南两路,沿江西上,一路斩关夺将,收郡伏县,浩浩荡荡杀到了雒城!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