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十大不可超越之高
近来有流言要否定《三国演义》,要踢出四大名著之列,仔细看了看他们的主张,似乎是把《三国演义》当消闲书看了,结果他们没看懂。暂列十大不可超越于斯。
首先,规模之高。该书成功描写了十几国(诸侯)的斗争,规模之大,层面之极其复杂,迄今没有哪个作品可以超越。
其次,境界之高。该书似乎有忠君思想,但也把忠君的一方放到历史洪流中冲洗,没有让其理所当然的得到胜利。而且该书的主题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是对忠君的特别肯定。最后作者认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只有大众才是最终的评委,这是极其难得的民本主义,认为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三,形象之高。作为小说,主要刻画人物,该书人物之鲜活古今罕有。很多的精彩桥段,不但在小说界极难得,在专写冲突的戏剧界也是少有。如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刘表之子上楼抽梯、张飞怒打督邮等等,用极洗练的描写,创造出极生动、极典型的人物形象,更极准确地刻画出其性格、描绘出当时的风生水起,作为同样码文字的笔者,非常叹为观止。
第四,普及之高。古今中外在畅销书中排第一,绝不夸张吧?并非流行的就不深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罗贯中
刻,流行一时似乎是浅薄,流行几百年的,那就深刻得很了。这证明该书雅俗共赏,使各层次的读者均有收益。第五,理论之高。该书有大量目前十分流行的“决策论”、“博弈论”、“系统论”案例,这些是未被透彻了解、却又极有价值的经营管理理论。我们一味从外国找理论,却视而不见祖辈留下的更高明的理论,反被鬼子们学去了。
第六,指导之高。该书满是草根阶层如何脱颖而出担当重任的实例,讲了知识分子如何追求上进,不仅在冷兵器时代有实际指导意义,在现在的大型组织中依然毫不逊色。
第七,
政治之高。该书记录了东吴类似议会制的政治格局,虚君的丞相只管军队的曹操集团格局,实君的丞相军政一把抓的刘备集团格局,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东吴的政治,在舌战群儒一场中,由各方慷慨陈词,来争取犹豫不定的孙权倾向于之,实在是近现代欧洲议会的样子。而且东吴以周瑜主外另一个主内,平时的格局就是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孙权也敢不管军队,人家也没乱。象刘备还要管军队,结果白帝城送了命。曹操更牛,捧个皇帝供着,结果这个皇帝连军队也见不着。第八,战术之高。打仗就是要谋略,象袁绍那样有实力的,终究官渡败北,败的一塌糊涂。袁绍输在“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上,用现代话说就是决策能力缺失。在众多战斗中,作者都以不同的策略来侧重,试图说明决策的艰难和运用之巧妙。
第九,外交之高。东吴杀了关羽,却要嫁祸曹操。老白脸也不傻,坚决不上当。这一段记忆犹新。类似的太多太多,在战斗之外,如何获得更大实利减少更多危害,全看外交的了。谁说三国鼓励杀戮?!当然外交最成功的还算借荆州,让刘备有了可以发达的资本。东吴发现上当却也不能动武,直到忍耐不住动武时,四川已成为刘备的更大根据地了。
第十,精神之高。诸葛亮被发现之前,可以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刘备身为皇室,也能屈尊卖草席;通篇作者都是提倡英雄不问出处的奋斗精神,鼓励读者们去积极进取,尽管“都付笑谈中”,但也要尽人事待天命,不怨天尤人而要刻苦学习,积极准备。在那样一个皇权尊贵的明朝,这种思想犹显珍惜,而且这一点远比宣传盲流造反又被招安的《水浒传》高明且实际。当我们没能力推翻一个皇帝的时候,我们就扶持第二个皇帝,第三个。所以一个李闯成了中国古代最得民心的造反派,《三国演义》之功罢!只可惜李闯也扶不上墙。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