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上曹操表现出的十大劣迹
写作本文之前,特作出三点说明:其一,对小说人物有弹有赞,有褒有贬,方为人物评价正途;其二,本文所指曹操,并非历史上之曹操,而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其三,本文内容主要由笔者的讲稿整理而成,早在2005年就已经形成文字,为避免为他人观点所影响或左右,笔者所有材料均来自《三国演义》毛评本,未参考任何一本时下流行的今人读《三国》著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少时欺叔,挑拨离间
小说第1回写道: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是英雄是白身?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曹操的机智与奸诈很小就得到应验,如他欺骗叔父一事。何为机智,何为奸诈,因其立场与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不过,少年时代的曹操颇有四处游荡,生活不检点之处。年纪轻轻,其欺骗伎俩却能炉火纯青,此非常人可为也。俗语曰:“从小看大,三岁管老。”这件事我们至少可以窥见曹操人生中的两大劣根性:善于利用权谋,玩弄他人于股掌;身处乱世的大英雄,却不免时时沉醉于温柔乡,显出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一面。
劣迹指数:★★★
2、错杀吕伯奢全家,一错再错
小说第4回写道: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此回向来被认为是曹操奸诈的最好例证。错杀吕伯奢一事,曹操可谓一错再错,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主要表现为四点:第一,疑心太重。因听闻“缚而杀之”,便武断地认为别人要杀他,故而不问情由,一概诛杀。第二,杀心太重。为免留后患,曹操不悯妇孺老幼,一气杀死吕伯奢一家八口,其杀心实在太重。第三,一错再错,用一个更大的错误来掩盖自己先前犯过的错误,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其“宁使我负人,休教人负我”的赤裸裸的表白,尽管真实,但却让人不寒而慄,因为它宣扬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我主义。
关于此事,毛宗岗点评道:“孟德杀伯奢一家,误也,可原也。至杀伯奢,则恶报矣!更说出‘宁使我负人,休教人负我’之语,读书者至此,无不语之詈之,争欲杀之矣!不知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乎?至于讲道学诸公,且反其语曰:‘宁使人负我,休教我负人。’非不说得好听,然察其行事,却是步步私学孟德二语者,则孟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反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
▲劣迹指数:★★★★★
3、报父仇滥杀无辜
徐州太守陶谦派部将护送曹操一家,谁奈部将临时反戈,将曹操一家杀戳殆尽。曹操悲痛之下牵怒于陶谦及徐州百姓,下令攻打徐州,并命令一旦获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曹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使徐州百姓生灵涂炭,无辜遭殃。
此次事件中,反映出曹操的三大劣迹:其一,报仇心切,不分情理,让感情的激流冲垮了理智的堤坝。其二,因一己之私而迁怒百姓,视百姓如草芥。割发代首的是曹操,滥杀无辜也是曹操,反映出作为政治家的曹操性格中的两面。其三,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偏激行事。陈宫劝阻他不要滥杀,曹操反倒大怒:“公昔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陶谦杀吾一家,誓当摘胆剜心,以雪吾恨。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
▲劣迹指数:★★★★
4、贪色惹祸
小说第16回写道:
一日操醉,退入寝所,私问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操之兄子曹安民知操意,乃密对曰:“昨晚小侄窥见馆舍之侧有一妇人,生得十分美丽。问之,即绣叔张济之妻也。”操闻言,便令安民领五十甲兵往取之。须臾,取
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
到军中,操见之,果然美丽。问其姓,妇答曰:“妾乃张济之妻邹氏也。”操曰:“夫人识吾否?”邹氏曰:“久闻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操曰:“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矣。”邹氏拜曰:“实感再生之恩。”操曰:“今日得见夫人,乃天幸也。今宵愿同枕席,随吾还都安享富贵,何如?”邹氏拜谢。是夜,共宿于帐中。邹氏曰:“久住城中,绣必生疑,亦恐外人议论。”操曰:“明日同夫人去寨中住。”次日,移于城外安歇,唤典韦就中军帐房外宿卫,他人非奉呼唤,不许辄入。因此,内外不通。操每日与邹氏取乐,不想归期。曹操向有好色的“传统”,一路行军打仗,风流艳遇不断。不过,美色永远有可能成为前途的绊脚石,在攻打张绣一役中,曹操因好色而闯下大祸,几乎身首异处。此次事件中,曹操至少存在四项失误:第一,阵前贪色,犯作战大忌。第二,纳降将之叔妻,不利于安抚降军。第三,放松警惕,让张绣军队成建制成立,埋下后患。第四,每日沉湎酒色,不问军务,让敌人有机可图。其结果是,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与爱将典韦白白送命,自己也被迫四处逃窜,狼狈不堪。
▲劣迹指数:★★★★
5、耍手腕威逼徐庶
当徐庶小试牛刀,为刘备取得几个胜仗后,曹操为迫使徐庶投靠自己,采取了较低劣的手腕。他仿造书信,诳骗徐母来到许昌,使徐庶不得不来到曹营。但曹操只得到了徐庶的人,没有真正得到徐庶的心,是一次失败的揽才。
此次事件中,曹操有多处做得不太漂亮的地方:第一,耍小人手腕,不足以服人心。第二,招揽徐庶是一次非常不成功的揽才之举。第三,为他人留下不择手段的印象,其后遗症是,许多优秀的人才有可能就此转投他人。
劣迹指数:★★★☆
6、赤壁之战 一错再错
赤壁之战,曹操之所以失败,可说是一错再错,错上加错,最终导致满盘皆输。其表现为:第一,错杀蔡瑁张允,误中离间计;第二,轻信黄盖,误中假降计;第三,轻信庞统,误用连环计;第四,轻信直觉,以为冬天不会刮东南风。在赤壁之战中,昔日的雄才大略的曹操变成了狂妄自大的曹操,他不明真相,错听谗言,自满自大,以自我为中心。归根结底,曹操赤壁失败的最终的原因是骄傲蒙蔽了理智。
劣迹指数:★★★★★
7、轻看张松 错失良机
小说第60回写道:
却说张松到了许都馆驿中住定,每日去相府伺候,求见曹操。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张松候了三日,方得通姓名。左右近侍先要贿赂,却纔引入。操坐于堂上,松拜毕,操问曰:“汝主刘璋连年不进贡,何也?”松曰:“为路途艰难,贼寇窃发,不能通进。”操叱曰:“吾扫清中原,有何盗贼?”松曰:“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至少者亦带甲十余万,岂得为80耶?”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左右责松曰:“汝为使命,何不知礼,一味冲撞?幸得丞相看汝远来之面,不见罪责。汝可急急回去!”松笑曰:“吾川中无诌佞之人也。
本来,张松想将西川地图奉献给曹操,奈何曹操过于盛气凌人,以致张松负气出走,将地图献给了刘备,直接导致刘备入蜀,获得西川。此次事件中,曹操在接见张松时表现出骄傲自满,怠慢客人的一面,由于他的狂妄自大,最终坐失良机,让张松将西川拱手送给了刘备。从小处来说,曹操此举使他失去了获取西川的最佳时机,从大处来说,曹操因此永远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最好机会。
劣迹指数:★★★★★
8、杨修事件
杨修是曹营为数不多的天才,可惜最终却为曹操所杀。曹操杀杨修的原因主要有:1,鸡肋口令动摇军心。2,盒酥事件。3,揭穿曹操梦中杀人骗局。4,与曹植过于亲近。说实话,这几条都不能构成曹操杀害杨修的充足理由。在杀杨修事件中,曹操表现出心胸狭窄,无容人之心的一面。
毛宗岗评曰:“或疑操以才忌杨修者,非也。士之才有二:一曰谋士之才,一曰文士之才。以谋士之才而为操用者,如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贾诩、刘晔等是也;以文士之才而为操用者,如杨修、陈琳、王粲、阮瑀等是也。文士之才,不若谋士之才之为足忌。而操之忌荀彧但以阻九锡之故,前此未之忌焉,其余谋士亦曾未之忌焉。其视谋士之才且然,而何忌于文士哉?故虽骂操如陈琳,而操不以为罪,盖才而不为我用则忌之,才而为我用则不忌耳。使修非党植以欺曹操,则操可以不怒,而修可以不死。彼谓修之以才见忌者,殆未为笃论矣。”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